谷雨这日,天还没亮透,叶明就骑马出了城。晨露打湿了马靴,田埂上的野草挂着水珠,在朝阳下闪闪发亮。他手里攥着根三尺长的竹竿,竿上刻着密密麻麻的刻度——这是新制的";量苗尺";。
东坪村的秧田里,嫩绿的稻苗已经蹿到一尺来高。叶明把竹竿往田里一插,水面上的刻度正好指着";九寸半";。
";比往年高了足足三寸!";老农赵五爷蹲在田埂上,粗糙的手指抚过稻叶,";您瞧这叶子,又宽又厚,蚜虫都站不住脚。";
叶明弯腰拨开稻丛,底下的水清可见底,几条泥鳅在稻根间穿梭。他忽然从怀里掏出个琉璃匣子,舀了半匣田水。水里的浮游生物在阳光下纤毫毕现,其中有不少针尖大小的红虫。
";这是水蚤,鱼虾最爱吃。";叶明把琉璃匣递给围观的农人传看,";说明咱这田水肥力正好,不浓不淡。";
正说着,田那头传来";嘎嘎";的叫声。二十多只鸭子排着队下水,每只脚上都绑着铜制的小铲子——这是改良过的";除草铲";,铲刃上多了排细齿,除草时还能给稻根松土。
";叶大人!";西村的张保长气喘吁吁跑来,";您快去看个稀奇!";
跟着张保长七拐八绕,来到山坳里的一片梯田。让人称奇的是,这田里竟是一半稻子一半番薯,两种作物相间种植。番薯藤爬在稻秆上,既省了搭架,又给稻田遮阴保墒。
";这是王老汉家的试验田。";张保长指着正在田里忙活的老农,";他说稻子喜水,番薯耐旱,这么混着种,旱涝都能保收成。";
叶明蹲下身细看,发现田垄间还撒着碎瓦片。王老汉憨笑着解释:";瓦片能蓄热,夜里地气不凉,苗子长得快。";说着扒开一片瓦,底下果然聚着好些蚯蚓。
叶明站起身,眼中满是惊喜与赞赏,他环顾四周,只见那梯田层层叠叠,黄绿相间,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他不禁大声夸奖道:“王老汉,你这法子真是妙极了!既充分利用了土地,又能提高作物的抗灾能力,如此创新之举,定能为百姓带来更多的收成。”
周围的农人听了,都露出了自豪的笑容,王老汉更是笑得合不拢嘴,连连摆手道:“叶大人过奖了,这也是大家一起琢磨出来的法子。”
叶明点头,心中对这些勤劳智慧的农人充满了敬意。他又与众人探讨了一番种植细节,鼓励大家继续尝试新的种植方法。
随后,他将今天的所见所闻一一记录下来,打算回去后整理成册子,推广给更多的地方。太阳渐渐升高,叶明骑着马,带着满心的收获与希望,踏上了回城的路。
午时回到衙门,叶明立即召集各房主事。工房抬进来个新制的";水时仪";——铜制的浮标连着刻度盘,能精准记录稻田水深变化。
农桑司献上一摞《苗情册》,每页都贴着不同生长阶段的稻叶标本。最绝的是钱谷师爷的发明:用不同颜色的算珠记录各村进度,红珠代表已施肥,绿珠表示已除草,一目了然。
";报!";衙役匆匆跑进来,";南坡村出现虫害!";
叶明立即带人赶去,只见十几亩稻田的叶尖泛黄。他摘了片叶子对着阳光细看,叶背上有许多针尖大的红点。
";不是虫害。";叶明突然蹲下身,扒开田埂的泥土,露出几块泛白的石头,";是石灰岩渗水,土质变碱了。";
他当即画出个治理方案:先挖排水沟导出碱水,再铺一层硫磺粉中和。
众人依计行事,忙得热火朝天。就在大家以为事情顺利解决之时,突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一场暴雨眼看就要来临。
叶明心里一紧,若是这暴雨一来,刚挖好的排水沟极有可能被冲毁,硫磺粉也会被雨水冲走,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
他当机立断,指挥众人用草席和木板覆盖在硫磺粉上,又加固了排水沟的堤岸。
暴雨倾盆而下,打在众人身上,可大家没有丝毫退缩,全力守护着稻田。雨停后,叶明仔细检查,发现稻田并无大碍。经过这次波折,村民们对叶明更加信任。
回程路过周家庄时,叶明发现原先荒着的山坡地,如今也种上了绿油油的庄稼。更让人意外的是,周家管家居然在田边支了个凉棚,棚里摆着几架崭新的耧车,供佃户们免费使用。
暮色渐浓时,叶明在签押房整理今日见闻。翻开《农事改良册》,里面已经夹满了各色纸条:有老农献的土方,有匠人画的改良图,还有不知谁塞进来的奇怪种子。他正提笔记录混种经验,忽然从书页间滑出一张薄笺——";农事如医,当观其脉理";,那熟悉的字迹让笔尖微微一顿。
窗外传来隐约的蛙鸣,新栽的稻田里,想必已是蝌蚪成群。叶明吹熄蜡烛,月光透过窗棂,在案头的稻穗标本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新技术在安阳府的各个村落逐渐推广开来。百姓们看到了新技术带来的实际好处,接受度和参与度不断提高。
安阳府衙内,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大堂之上。叶明端坐在主位,神色平静却透着几分期待。
武明堂匆匆步入大堂,抱拳行礼:“大人,属下前来汇报新耕种技术这一月的推广成果。”
叶明微微点头,目光示意他讲。武明堂清了清嗓子,说道:“大人,这一个月来,咱们在安阳府下属的五个县大力推广新耕种技术。起初,农户们多有疑虑,怕影响收成,不愿尝试。”
“那后来如何?”叶明微微皱眉问道。
“大人放心。我们挑选了几个有威望且愿意尝试的农户作为示范,手把手教他们新方法。如今,这些示范田已初见成效。庄稼苗壮叶肥,比以往的长势好太多。农户们亲眼看到后,态度转变,纷纷主动来学习。”
武明堂脸上满是自豪。
叶明露出欣慰的笑容:“具体数据如何?”
武明堂赶忙从怀中掏出本子,恭敬地说:“目前,已有超过三百户农户采用新耕种技术,涉及农田面积达千余亩。预计秋收时,粮食产量至少能增加两成。而且,其他农户也都在观望,相信不久后,这项技术能在整个安阳府全面铺开。”
叶明站起身来,走到武明堂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做得好!继续努力,争取让更多百姓受益。”
“今年的春耕比以往顺利多了,大家都积极采用新技术,希望今年能有个好收成。”
叶明说道。他知道,新技术的推广为今年的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未来的规划叶明深知,新技术的推广只是一个开始。
他决定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可持续性。
“我们要建立长期的农技服务,为百姓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同时,还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灌溉和交通条件。”
叶明和武明堂说道。武明堂点头,表示赞同。他深知,在叶明的带领下,安阳府的农业改革将迈向新的高度。随着春耕的顺利推进,安阳府的田野里充满了希望。
叶明站在田埂上,望着这生机勃勃的景象,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他相信,只要官民齐心协力,安阳府一定会迎来更加繁荣昌盛的明天。
喜欢打造最强边关请大家收藏:(m.25xsw.com)打造最强边关25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