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府的春耕新技术推广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然而,随着新技术在更多村落的铺开,一股强烈的阻力逐渐浮出水面。这阻力并非来自普通百姓,而是来自那些世代盘踞在地方的世家大族。
张家是安阳府的名门望族,世代以农为业,拥有大片肥沃的土地。叶明推广的新技术要求重新规划土地,打破原有的田界,这直接触动了张家的利益。
“叶知府,你这是要断我张家的生路啊!”张族长在府衙内拍案而起,愤怒地说道。
叶明心中早有准备,他深知世家大族不会轻易接受新技术。他微微一笑,说道:“张族长,新技术的推广是为了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让更多的百姓受益。您的土地依然会得到充分的利用,只是会采用更科学的方法。”
张族长冷笑道:“科学?我不知道什么是科学,哼,我只知道你这所谓的科学,不过是打着为百姓谋福的幌子,行扰乱地方之实。重新规划土地,打破田界,这分明是要让我们张家祖辈辛苦经营的基业毁于一旦。”
叶明依旧神色镇定,他站起身来,走到张族长面前,目光坚定地说:“张族长,我理解您的担忧。但您不妨想一想,若采用新技术,粮食产量大幅提升,不仅您的家族受益,整个安阳府的百姓都能吃饱饭。而且,重新规划土地后,我会保证您家族的权益不受损害,还会有额外的奖励。”
张族长听了,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但仍心存疑虑:“你说的倒是轻巧,可谁能保证这新技术就一定有效?万一失败了,我张家的损失谁来承担?”
他也知道叶明只从上任以来,有了不少的动作,从商业到教育,谁也阻止不了,但是他又不想白白的就这么就范。
叶明胸有成竹道:“我已在部分村落进行了试点,效果显着。若新技术真的失败,我叶明愿以官职作保,赔偿您张家的损失。”
张族长陷入了沉思,一旁的族中长老也小声劝道:“族长,或许可以一试,若真能增产,对咱们家族也有好处。”
张族长犹豫片刻,依旧坚定地说道:“不行,不行,族里那么多人,我不能拿他们的生计开玩笑。”
叶明见张族长如此固执,心中不免有些焦急,但他并未放弃。他灵机一动,说道:“张族长,这样吧,我给您一个折中的办法。先划出一小片土地进行新技术的试验,若成功了,您再逐步推广;若失败了,就当没试过,您看如何?”
张族长听后,眼神中闪过一丝动摇。他思索良久,终于缓缓点头:“也罢,就依你所言,划出十亩地试试。若不成功,你可休要再提此事。”
叶明心中一喜,连忙说道:“好,张族长深明大义。我定会安排专业人员指导,确保试验顺利。”
随后,叶明迅速安排人手,与张家对接试验田的事宜。
不过,这张家的抗议只是一个开始,很快,李家、王家等其他世家大族也纷纷联合起来,对新技术的推广表示强烈反对。
“叶知府,你这新技术,让我们这些家族如何自处?我们世代相传的田地,难道都要被你这所谓的科学方法给毁了吗?”李族长也来到县衙问道。
叶明心中明白,世家大族的反对并非完全出于对新技术的不信任,更多的是对利益受损的恐慌。他决定采取更为温和的策略,试图说服这些家族。
“各位族长,新技术的推广并不会损害你们的利益。相反,它会让你们的土地更加高产,为你们带来更多的收益。”叶明耐心地解释道。
但是世家大族不仅对利益受损感到担忧,还对新技术本身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祖辈传下来的老法子已经足够好,没有必要进行改变。
“叶知府,我们李家种地,靠的就是祖辈传下来的老法子。这新法子听着倒是好,可谁能保证它真能比老法子强?”李族长说道。
一位老农也附和道:“是啊,叶知府,老法子种地,我们心里有底。这新法子,万一弄不好,今年的收成就全完了。”
为了打消世家大族的疑虑,叶明决定亲自进行现场演示。他带着各家的族长们来到张家的田地,亲自示范新技术的操作方法。
“大家看,这新技术采用的是科学的施肥和播种方法,能够更好地利用土地的养分,提高产量。”他一边操作一边讲解。
演示结束后,叶明对张家的族人们说道:“这新技术并不是要完全抛弃老法子,而是对老法子的改进和提升。它能让你们的田地更加高产,为你们带来更多的收益。”
随后叶明又带着他们去了府库,看了一下去年安溪县去年的收成。
但是那些族长还是不相信。
随后他们的反对并非仅仅停留在口头抗议上,他们开始联合起来,对叶明施加更大的压力。
“叶知府,如果你执意要推行这新技术,我们这些家族只好联合起来,向上级申诉,看你还能在安阳府待多久。”李族长威胁道。
叶明心中明白,世家大族的联合施压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他也知道,自己不能因此而退缩。改革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坚持下去,才能为百姓谋真正的福祉。
面对世家大族的联合施压,叶明决定采取更为积极的策略。他开始争取其他有识之士的支持,包括一些开明的士绅和地方贤达。
“各位,新技术的推广是为了整个安阳府的长远发展,是为了让更多的百姓过上好日子。我们不能因为少数人的利益,而牺牲大多数人的幸福。”叶明在一次集会上说道。
一些有远见的士绅被叶明的真诚和决心所打动,纷纷表示支持他的改革。
“叶知府,我们这些读书人,虽然不谙农事,但也知道改革的重要性。我们愿意支持您,为新技术的推广尽一份力。”一位士绅说道。
为了缓解世家大族的抵触情绪,叶明提出了一套折中的解决方案:先在部分土地上进行试点,成功后再逐步推广。
“各位族长,我们可以先在你们家族的一小部分土地上试行新技术。如果效果好,再扩大推广范围。这样既能保证你们的利益,又能验证新技术的可行性。”叶明说道。
李族长想了想,觉得这个方案还算合理,便点头同意了。
叶明还提出,对于那些因新技术推广而利益受损的家族,官府将给予一定的补偿。
“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对因新技术推广而受到损失的家族给予相应的补偿,确保你们的利益不受损害。”叶明说道。
这个承诺让世家大族的族长们稍微安心了一些。
按照叶明的方案,新技术在张家的一小片土地上开始了试点。
刚刚安稳好各家的族长,叶明正在衙门后院查验新到的一批耧车,忽听前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郑大年气喘吁吁地跑来,官服下摆沾满泥点:";大人,不好了!西河乡三十户农人闹起来了,说新发的种子长不出苗!";
叶明眉头一皱,立即命人备马。晨雾未散,一行人已疾驰至西河乡地界。远远就看见晒场上围着一大群人,几个老农正举着陶盆大声嚷嚷,盆里的土干巴巴的,确实不见半点绿意。
";叶大人来了!";人群自动分开一条道。叶明蹲下身,指尖捻起一撮土,凑近鼻尖闻了闻,突然问道:";浸种用的水,是从哪儿打的?";
刘里正一拍大腿:";哎呀!他们用的是村口老井的水,那井水向来泛碱!";
叶明立即命人取来井水,又掏出随身带的试纸浸入水中。不过片刻,试纸就变成了深蓝色。
";这水碱性太重,把药效中和了。";他从马鞍袋里取出个布包,";快去烧开水,用这个重新泡种。";
布包里是备用的浸种药粉,用油纸分成了小包。叶明亲自示范:先将井水煮沸,待凉至温热,才放入药粉搅拌。农人们将信将疑地把种子重新浸泡,叶明又让人取来几桶溪水浇灌已播种的田地。
";看!苗出来了!";晌午时分,一个眼尖的孩童突然指着田垄喊叫。只见湿润的土缝里,嫩绿的芽尖正破土而出。原来先前不是种子不发芽,而是碱土板结,幼芽顶不动硬土。
风波刚平,东村的农技郎又匆匆赶来:";大人,李家坳的曲辕犁断了好几架!";
赶到李家坳时,只见三个汉子蹲在田埂上,对着断裂的犁头发愁。
叶明捡起断犁仔细查看,突然笑了:";你们装反了。";
他指着犁铧与犁柄的连接处,";这个卡榫要朝外,受力才均匀。";
说着从马背上取下备用零件,三下五除二就修好了一架。
围观的农人恍然大悟,有个小伙子挠着头说:";俺们还以为是铁匠偷工减料...";
叶明修好犁后,耐心地给大家讲解曲辕犁的正确安装方法和使用技巧,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这时,一位老者走上前,忧虑地说:“叶大人,这新技术虽好,可我们这些老把式一时间也难掌握,万一再出岔子可咋办。”
叶明笑着安慰道:“大家莫要担忧,之后我会安排更多的农技郎来给大家指导,保证大家都能熟练运用。”
就在此时,快马传来消息,说张家试点田的稻苗长势喜人,远超预期。这消息如同一场及时雨,迅速在各乡各村传开。
原本还对新技术心存疑虑的世家大族和百姓们,态度都有了明显转变。
李族长主动找到叶明,说道:“叶知府,是我们目光短浅了,这新技术确实厉害,我们愿意全力配合推广。”
其他家族也纷纷响应。叶明心中大喜,他知道,春耕新技术推广的这场硬仗,终于迎来了转机。
这天日头偏西时,叶明结束一天的工作后正准备返城,忽见官道上一辆牛车歪在路边。走近一看,竟是运送肥料的车辆,两个轮子深深陷在泥里。
";大人,这新肥太沉了...";赶车的老汉愁眉苦脸。叶明蹲下身查看车轮,突然灵机一动,解下自己的牛皮腰带:";把车轮缠上这个试试。";
原来新制的肥料含水较多,连车带肥比往常重了三成。叶明当即画出个改良车架的图样:加宽轮辐,轮缘包铁皮,还特意标注";载重八百斤";的字样。
回衙路上,郑大年忍不住问:";大人怎会随身带着试纸和零件?";
叶明拍了拍鼓鼓囊囊的马鞍袋:";这是顾...这是工房的主意,说推广新法,必先备齐救急之物。";
袋子里除了试纸、药粉,还有备用犁铧、量具甚至一小包蚯蚓卵。
暮色中,叶明在签押房的《春耕日志》上记下今日种种。写到碱水事件时,他特意用朱笔批注:";各乡井水需先验再用";。
喜欢打造最强边关请大家收藏:(m.25xsw.com)打造最强边关25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