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衙途中,叶明偶然路过城隍庙,只见戏台上正在上演一出新编的《农具赋》。演员们手持着经过改良的犁和耙的模型,唱词中还不时夹杂着一些诸如“齿轮”“杠杆”之类的新词,让人耳目一新。
然而,台下的观众反应却各不相同。那些老大爷们听得一头雾水,不断地挠着头,似乎对这些新词汇感到十分陌生;而年轻人们则纷纷鼓掌叫好,显然对这种创新的表演形式非常感兴趣。
叶明在巷口的小摊上买了一包炒栗子。摊主使用的是一种带有温度计的炒锅,能够精确地控制火候,炒出的栗子香气扑鼻,口感绝佳。
武明堂一边剥着栗子,一边嘟囔道:“如今连卖零嘴的都如此讲究起来了……”
叶明笑着说道:“这说明咱们推行的新学有了成效,百姓们开始接受新事物了。”
正说着,突然从街边的小巷里冲出一群孩子,他们手里拿着自制的小风车,风一吹,风车呼呼地转,孩子们嬉笑打闹着跑过。
叶明注意到,那小风车的叶片形状和材质都与以往不同,似乎是用了新的工艺制作。
这时,一个孩子不小心撞到了叶明身上,手中的风车掉落在地。叶明蹲下身子,捡起风车,仔细端详,笑着对孩子说:“这风车做得很精巧啊。”
孩子眨着大眼睛,自豪地说:“这是我爹爹照着学堂里教的法子做的。”
叶明站起身,望向远方,心中感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改变,正如同星星之火,在这古老的大地上悄然蔓延,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整个世界都会因这些新事物而焕然一新。
随后,他和武明堂继续回衙,而那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似乎还在身后久久回荡。
转过街角,叶明远远地就看到衙门前的广场上正在试放烟花。春妮带领着一群童子军在现场维持秩序,孩子们的手腕上都系着红色的布条,上面绣着“安阳巡查”四个大字,显得格外精神。
回到书房后,叶明坐在桌前,翻开《新政日志》,在上面添了几笔:“腊月廿三,见卖糖者用新秤,孩童嬉戏于算术……”
正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墨迹尚未干透时,窗外突然传来一阵密集的爆竹声。这声音比往年要响亮得多,仿佛是要将那陈旧腐朽的岁月彻底炸碎一般。
第二天晨光刚爬上安阳城墙,叶明就蹲在衙门口的石狮子旁啃烧饼。
芝麻粒扑簌簌往下掉,惊醒了蜷在狮子脚边打盹的野猫。这猫比去年胖了一圈,毛色油亮——官仓灭鼠新规见效了。
他准备今天再转悠转悠,看看如今安阳府被治理成什么样子了。
";大人,东市开摊了!";武明堂小跑过来,腰间新配的牛皮账本袋一颠一颠的。那是安溪皮革厂的新品,里头插着叶明设计的折叠算盘。
铁匠铺的老张正在演示新式火钳。钳头带弹簧,单手就能操作,引得围观汉子们啧啧称奇。";按叶大人的图纸打的,";老张擦着汗,";省力不说,打铁速度快了三成!";
隔壁布庄前支着三架新织机。老板娘王寡妇手脚麻利地换梭子,机杼声如急雨。";一天能织五丈细布!";她嗓门亮得很,";官仓收布还给现钱咧!";
叶明凑近看织机上的标牌——";安字叁号";,正是官府负责督导的那批改良机型。机腹藏着个小巧的齿轮组,运转时发出悦耳的咔嗒声。
蒙学馆院里飘着墨香。二十几个孩童正趴在石桌上写春联,用的都是安溪造纸坊的新纸。
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踮脚往门楣上贴";六畜兴旺";,横批却是";算术精通";——把看热闹的大人们逗得前仰后合。
";先生看我的!";缺门牙的小胖子举起幅怪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缺一少十";。
叶明愣了下,随即大笑——这暗喻";缺衣少食";的谐音对子,倒是把新学的数字用活了。
春妮在廊下教女童们剪窗花。剪刀是改良过的,柄上缠着防滑布。最巧的是那个叫招娣的丫头,竟剪出了齿轮麦穗的图案,正往玻璃窗上贴。
安阳河边新起了排砖房,烟囱冒着青烟。叶明设计的公共厨房正在试灶,十口大锅炖着百家送来的年货。李婶子搅动着锅里咕嘟冒泡的腊八粥,突然";咦";了声:";这新灶台火候真稳!";
灶台确实特别——炉膛里装着可调节的铁栅,烟道拐着弯走墙。武明堂偷舀了勺粥尝,烫得直吐舌头:";比咱衙门的灶还旺!";
洗衣台那边更热闹。小媳妇们边捶衣裳边唠嗑,话题从";婆家催生";变成了";织机分红";。最泼辣的周家媳妇嗓门最大:";俺这个月挣的银钱,比那死鬼男人还多三吊!";
晌午的城门洞成了戏台子。说书人拍着醒木讲《叶知府智破粮仓案》,讲到关键处,助手就转动个带小人的机关盒子——这是按叶明给的图纸做的";连环画";道具。
对面空地上,杂耍班子正在表演";飞盘接箭";。那彩漆木盘旋转着飞上天,竟是个微型水车轮盘改的。
班主见叶明驻足,特意让徒弟耍了套新把式:三把算盘珠子同时上下翻飞,拼出";天下太平";的字样。
茶摊老板新置了套白瓷茶具,杯底竟烧着";安阳官窑";的款识。";温度计可帮了大忙!";他给叶明斟茶,";如今烧窑十窑九成,再不像往年碰运气了。";
西市尽头新开了间";番货铺";,摆着波斯琉璃盏、大食香料。最抢眼的是柜台上那个";自鸣钟";,铜摆锤晃得叮当响。掌柜的见叶明感兴趣,神秘兮兮地掀开底板——里头齿轮组赫然刻着";安溪";二字。
";您设计的擒纵机构,";番商操着生硬官话,";比西洋原装还准哩!";
隔壁药铺前支着口大铜锅,正熬制叶明改良的";避瘟丹";。小学徒拿着带刻度的铜勺下料,每味药都称得准准的。
排队的老人们唠着闲话:";今年伤寒少多了...";
";可不,茅厕都改成官制的那种...";
日头西斜时,满城花灯亮起。今年的灯不比往年华丽,却透着新奇:走马灯转着水车图案,兔子灯装着弹簧耳朵,最绝的是那座三层楼高的";算盘灯";,每颗珠子都能随手拨动。
春妮又带着童子军沿街巡查,孩子们手里提着特制的灯,玻璃罩上还刻着计量刻度。有个淘气包故意照向粮铺招牌,光影里浮现出防伪的";官";字暗纹,惹得路人喝彩。
叶明在糖画摊前驻足。摊主老刘头笑出一脸褶子:";大人尝尝新模具!";
铜勺浇出的糖画竟是座微缩官仓,连瓦片纹路都清晰可见。咬一口,甜脆里带着芝麻香——用的是官仓新出的良种芝麻。
喜欢打造最强边关请大家收藏:(m.25xsw.com)打造最强边关25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