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时分,烈日高悬,此时,文德殿外的殿试已然落下帷幕。
郦靖宁等一众考生,在考官的指引下,纷纷移步至偏殿等候。
而他们用心书写的几百份试卷,则被侍从们有条不紊地收集起来,小心翼翼地送入了文德殿中。
在文德殿内,赵恒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威严地注视着那堆积如山的试卷。
寇准、萧钦言、齐牧等重臣,以及礼部、太学的一众大儒,已然各就各位,准备开始紧张而又严谨的阅卷工作。
阅卷即将拉开帷幕,赵恒神色凝重,率先开口说道:“今岁,诸国纷争不断,局势动荡不安。朕听闻,西夏元昊身旁的诸多谋士,竟皆是被我大宋黜落的举子。
如今国家正处危难之际,为彰显我大宋唯才是举的仁德,故而在今朝殿试之中,除了德行败坏、不忠不义之徒,其余考生一律尽数选用,不得随意黜落。”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无不大惊失色。寇准心中暗觉此事不妥,直觉这一举措可能会给朝廷带来诸多隐患,当下便要进言劝阻。
然而,他刚要开口,赵恒便已摆了摆手,抢先说道:“寇相,如今实乃非常之时,理当采用非常之法,此乃无奈之举啊。”
寇准听到皇帝这般言语,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他深知,陛下既然主意已定,此时强行劝阻怕是难以改变圣意,无奈之下,只得放弃自己进言的想法。
阅卷正式开始,礼部和太学精心选派的大儒们各就各位,神情专注地审阅起那几百份试卷。
他们手中的笔时而轻点,时而圈画,每一份试卷都在他们审慎的目光下接受严苛的评判。
在这紧张而有序的氛围中,大儒们仔细甄别,从众多试卷里挑选出约一百五十份相对出色的,这些试卷将迎来更高级别的审视。
它们被恭恭敬敬地送到六部尚书、侍郎,以及寇准、萧钦言、齐牧等朝廷重臣手中。
而那些没有被选中进入第二轮审阅的试卷,其主人基本上就被定格在了三甲之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赐同进士出身”。
原本呢,殿试规模可没这么大。
平常时候,像寇准、萧钦言这些宰相级别的人物,哪会专门抽出时间来参与阅卷这种事儿。
他们平日里日理万机,忙着处理朝廷各种大事,哪能在这儿耗着。
可今年情况特殊啊,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的,今年这考试,那可是和西夏的战与和问题紧紧绑在一起的。
所以啊,不仅寇准、萧钦言这些文人重臣来了,就连英国公这样的勋贵武官之首,也在这殿中呢。
不过呢,英国公虽然地位尊崇,可毕竟是个武人。那些文人儒士打心眼里瞧不上武人,怎么可能让他们插手阅卷。
在这帮文人看来,审阅殿试考卷,那可是他们文人的“专属领地”,是展现他们学问和眼光的舞台,哪能容得一介武夫来指手画脚。
就在众人专注阅卷之时,主战派和主和派之间的争议很快便浮出水面。只见齐牧,这位主和派的代表人物,手持一篇文章,快步走到大殿中央,恭敬地开口说道:“官家,您瞧瞧这篇文章,考生引经据典,行文如行云流水,文采斐然至极。以臣之见,今年的头名状元,非此人莫属啊!”
赵恒听闻,微微点头,示意一旁的内侍去接过齐牧手中的试卷。
他一边接过试卷,一边饶有兴致地问道:“哦?齐中丞所言,倒也让朕颇感兴趣。不知此人是何方才俊呢?”
齐牧赶忙躬身回答道:“官家,此人名叫欧阳旭,乃是江南才子,此次殿试所呈之文,定能让官家眼前一亮。”
一旁的寇准听闻,心中暗忖,这齐牧力荐欧阳旭,怕是此人的文章内容偏向主和,与他们主和派的观点不谋而合。
赵恒从内侍手中接过呈上的文章,徐徐展开阅读起来。他的目光在字里行间游走,不时轻轻点头。
不得不说,这欧阳旭的文笔着实了得,文章写得如繁花着锦,词藻堆砌得极为华丽,足见其文学功底之深厚。
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赵恒心中渐渐泛起一丝不悦。
原来,这文章通篇都在强调求和之策,全然一副对西夏妥协退让的姿态。
虽说赵恒心底对战争也有所畏惧,但他忌惮的主要是北面如辽国那般的强国。
在他的认知里,西夏不过是大宋的藩属,如今竟敢以下犯上,理应受到严惩,怎能一味求和?
不过,赵恒面上依旧不动声色,依旧保持着不时点头的姿态,而后开口说道:“齐卿举荐之人,果然文采出众啊。寇相、萧相,你们也一同瞧瞧吧。”
说罢,他便示意内侍将文章递送给寇准、萧钦言等人。
寇准接过文章,才看了几行,眉头便紧紧皱了起来。他本就性格强硬,主张先安定国内的民乱,休养生息,再出兵西夏,此时见这文章如此求和,心中顿时生出几分不满。
萧钦言接过文章,细细看罢,面上依旧毫无表情,让人瞧不出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他与皇后刘娥,在波谲云诡的朝堂政治中,已然结成盟友。
就在日前,皇后暗中传信于他,提及荥阳公主有意合作,希望他此次在殿试之中暗中助力。
而他现在要做的,便是按兵不动,等待那个皇后口中所提及之人的文章出现。
随着阅卷工作紧锣密鼓地推进,接下来,那些负责阅卷的大儒以及六部公卿们,纷纷将自己精心挑选出来、认为最为出色的文章,毕恭毕敬地投递在赵恒的案桌之上。
赵恒一脸凝重地开始审阅这些文章,一篇又一篇,他的神色愈发复杂。
待审阅完毕,他惊愕地发现,这十篇文章之中,竟有七篇都明确主张求和。
看着眼前这一叠叠试卷,他心中暗自思忖:“莫非如今这朝野上下,主流思想竟都是求和不成?”
刹那间,赵恒的内心不禁泛起一丝动摇。
就在赵恒满心纠结,被求和文章搅得心烦意乱之时,只听“啪”的一声,礼部尚书孙奭忽然重重地拍案而起,紧接着一声洪亮的“好”字响彻殿内,惊得众人纷纷侧目。
要知道,孙奭在这大宋朝堂乃至天下,那都是响当当的大儒,在朝野之中,更是礼制方面当之无愧的领头人物。
平日里,他总是一副沉稳持重、礼数周全的模样,可今日竟在皇帝面前如此“失礼”,着实让众人吃了一惊。
只见孙奭满脸涨得通红,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口中不停地叫嚷着:“真雄文也,真状元也!”
喜欢开局就是狸猫换太子请大家收藏:(m.25xsw.com)开局就是狸猫换太子25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