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争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99章 宰执天下(十三)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郡主朱凌霄很满意这个答案,她有些害羞,又大胆的拉起陈吉发的手。

“嗯,你留下来,同我回家,向父王说明情况,定下提亲的日子,然后再走。”

陈吉发笑了笑,顺势将朱凌霄拉入怀中,举上马背,然后像那日一样,两人共乘,掉头往周王府去。

赵坤兴在后面啧啧称奇,看来,表弟这是又逢第二春了。

他看了眼正在摆弄马车的寒枝,觉得还是留下来护送这个丫鬟比较好。

陈吉发搂着朱凌霄大白天的共乘一骑,招摇过市,纵使带了面纱,也挡不住满大街指指点点的目光。

少女羞红了脸,几次想要下来,都被陈吉发牢牢抱住,挣脱不得。

“别乱动。”陈吉发将嘴唇贴在姑娘耳边,酥麻微痒,“掉下去可不是闹着玩的。”

“本小姐还是未出阁的姑娘!”朱凌霄羞恼万分,连脖子都红透了,“你松开点!再说,哪有你这般招摇的?坐马车不是挺好?”

“习惯了骑马,方便快捷。往后你也要学。”

“怕了你了。能不能快点?满街上人都看我们。”

“你还怕这个?既要嫁与武安公,便要做好被天下唾骂的准备。些许颜面,最是不值钱。”

“难怪你名声这么差,就不能想点好?”

“无所谓了,你觉得好就行。”

“问题是我现在感觉很不好!”

“城中不准纵马,伤了行人可不好。还请霄儿小姐耐心些。”

郡主气的七窍生烟,心中暗骂这个呆子,倒是缓解了不少害羞的情绪。

陈吉发的本意是走王府正门,但郡主坚决不允,还是从侧门入内,拿的是谭二小姐的腰牌。

朱凌霄是绝不允许自己的名声被这样败坏的,就算是陈吉发也坚决不行。

至于可怜的谭二小姐……再说吧……

郡主在偏房换了衣服,再出来,亭亭玉立,光艳照人。

陈吉发略愣了半秒,虽然见过她的真容,但如今盛装打扮,更要美上三分,而且仪容姿态,颇有大家闺秀之风,与先前活泼热情的样子,迥然而异。

见陈吉发的样子,朱凌霄得意洋洋,故意伸展袖袍,转了一圈。

“怎么样?美吗?”

“群芳羞于争花期,粉黛万千无颜色。”

“哈哈,这话好听。走吧,去见父王。”

“你是郡主?”

“怎么?如今才知道?”

“猜到一二,才确认而已。先前周王说过这件事。当时拒绝,实在因为不知是你,抱歉。”

“不怪你,那日在茶馆偶遇,还记得吗?其实就是为了躲你。”

“还有这层故事?”

“哎呀,别提了,怪难为情的。”

两人相伴到了王爷的书房,周王正在练字,听到女儿的声音,只以为是家里的调皮鬼又回来了,头也没抬,直到陈吉发行礼,才错愕惊觉。

“武安公?您如何又折返回来了?”

再定睛一看,才发现女儿同眼前的男子站的极近,那脸上洋溢的春情那是挡都挡不住。

“你们这是……”

“王爷,臣此来,是想问您,此前有意将郡主下嫁,如今还做不做数?”

“啊?哈哈哈,霄儿呀,你找来找去,原来还是找到他了呀!”

“父王,您就说同不同意嘛!”

“好好好,这是好事呀。那,武安公,咱们商量下具体的章程?”

“请王爷示下!”

既然双方都满意,便议定下个月择吉日提亲。

由于是迎娶郡主,需要报宗人府,向皇帝请旨同意后,才能正式议亲。

说起来,这桩婚事在陈吉发兵谏之前是绝无可能的,皇帝不可能允许藩王将嫡女嫁给实权派大臣。

不过,兵谏之后皇权式微,各地藩王、督抚,只要不举旗造反,便拥有极大的自治权,甚至像吴三桂这种野心家,听说近来在厉兵秣马,大有仿照陈吉发搞“清君侧”的嫌疑。

至于陈吉发的这桩婚事,更是开了先例,有他示范在前,周王的折子递上去不久,福王世子朱由菘便上表请纳河南副将刘见义的女儿为妾。

宗人府将这两份奏折一并报给了崇祯皇帝,气的这位中年天子直跳脚。

此例若是开了,明初的靖难就有可能重演,他重整河山,夺回帝权的努力就会增添更多的变数,天下更是有可能陷入军阀混战的境地。

皇帝赌气不签字,谁劝都不听。

但这件事又不是内阁的权限,正儿八经的皇室家务事,皇上不签,宗人府也不敢随便乱回复。

陈吉发得知这件事的时候,已经返回了江夏。

这件事给他提了个醒,合作社的《民法典》要赶紧出台了,财产制度、人身权利制度、婚姻制度、经济制度等等,在合作社范围内,要规范起来,不能同原来的旧制度含糊不清。

就比如嫁娶之事,要给个人更大的权限,限制宗族对个人婚嫁的影响力。

但就此次事情而言,陈吉发深思熟虑,给崇祯皇帝写了封信,承诺将紫禁城核心区域二千仪卫的指挥权还给皇帝,以此作为交换,让他同意周王嫁女。

至于福王世子那个事,陈吉发表示全凭皇帝心意。

没道理他付出成本,让福王搭便车。

这样做对于皇帝来说相当于给他恢复了在内廷的统治权力。

那几个背叛他的太监,杜宪、王之心恐怕很快就会倒霉。

为了防止盟友心寒,陈吉发提前向这些太监送去了经济补偿,并告诫他们尽快调任南京。

至于皇帝恢复了内廷之后如何与内阁争斗,陈吉发懒得去管。

他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尽快结束陕西、甘肃两省的动乱。

上次发行的战争债券取得了圆满成功。

在京畿附近击败清军所获的各类物资价值不下四百万两白银,扣除行动消耗和伤亡抚恤之后,还净赚了六十多万两。

此外,还有大量的人口、牲畜缴获。

大军返回后,商会发行了第二轮战争贷款,这次募集资金一百二十万两,由于有了上次的成功经验,这次发行债券,几乎是瞬间售罄。

九月下旬,从北京返回,休整了一个月的近卫军再次出发,顺汉江而上,准备入陕作战。

这次出征,主力是近卫五个营,共计二万八千人,辅助是英山营谭青云、邢红娘部一万人,井岗营李顺来部五千人,郧西营姚泽孝部五千人。合计约四万八千人。

陈吉发提前给洪承畴去信,让他配合清剿行动。

首要是守住西安、洛阳各处隘口,同时,命贺人龙、曹变蛟、左良玉等精锐人马追击敌寇,不使其有喘息之机。

近卫军在襄阳誓师,分三路进发。

右路从南阳北上,走汝州,进驻永宁,与洛阳守军呼应。左路走郧西,直逼商洛。中军走淅川,入伏牛山,直逼卢氏。

这次的行军路线与崇祯九年卢象升进军商洛的计划大体一致,但军力构成明显更优。

而且,当时中原地区还有大量的流寇,尤其是大别山区藏有数万流寇。

经过陈吉发的治理和迁移流民,目前大别山地区已经完全安定下来。

另外,陈吉发兵谏之后就立刻免除了三饷,极大的减少了农民的负担,又在郧西、谷城、房县等地山区内搞梯田屯垦,吸收逃难到山中的流民,极大的削弱了流寇滋生的土壤。

到目前为止,李自成盘踞在商洛、卢氏一带,张献忠、罗汝才占据栾川,号称麾下十万兵马,实际上每家不过两三万人。

流寇物资紧缺,战斗力有限,无论是官军还是陈吉发麾下的近卫军,都能做到一打五、六的兵力对比。

唯一的问题就是山中小道多,大军施展不开,他们若是四处逃窜,很难堵住。

陈吉发这次准备毕其功于一役,因此将最先进的设备全都带上了。

不光是热气球侦查设备,还有一零一研究所刚刚研发出来的电报机。

电力的入门级运用其实成本并不高。

从一零一研究所建立开始,陈吉发便手搓了几台小型手摇式发电机。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以及胶布、热熔树脂等材料的研制成功,让大规模制备铜线圈、导线创造了条件,这才最终制备出来手摇式电报机。

由于原件精度不够,这种电报机体型较大,十分笨重,本体有四十公斤,带有两米高的天线,必须装在小型拖车上才能随大军行动。

电报机的覆盖范围大约是二十公里,在山区必须在高地放置中转站才能接收到信号。

但对于拥有热气球的近卫军来说就不是问题,将中转站放在热气球上,整片区域内的电报机都可以无视山地阻碍,顺利通话。

由于技术受限,这种电报机不能传递文字信息,只能传递长短电信号,必须人工转码。

因此各营配备一台电报机,四名电报员,专门负责通信。

其实一零一研究所关于电力设备的研究还有很多,大多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已经能够制造交流发电、电解电镀、电动马达等各种设备。

只是目前电力设备功率上还有缺陷,动力不如蒸汽机。

再就是远距离输电设备还没有头绪,无论是变电站还是高压线网,都是现在可望不可及的东西。

《明末争雄》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5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5小说网!

喜欢明末争雄请大家收藏:(m.25xsw.com)明末争雄25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