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微光,透过文心苑窗棂的细密花格,温柔地洒落在梳妆台前。蔡琰端坐着,侍女绿珠正小心翼翼地为她梳理着如云的长发。
铜镜中映出的容颜,褪去了初至时的几分忐忑与疏离,添上了一抹新妇特有的柔和光泽。
“夫人今日气色真好。”绿珠手巧,一边挽着发髻,一边透过镜子看着自家小姐,语气轻快。
蔡琰浅浅一笑,并未多言。这几日,她已渐渐习惯了袁府的生活。
每日清晨,她会先去向主母甄宓请安。起初还有些拘谨,但甄宓的温婉大度,如春风化雨,很快便消解了她的不安。
“姐姐那里,我该去了。”蔡琰起身,理了理衣襟。
“夫人慢走。”绿珠连忙取过一件素雅的披帛,为她披上。
来到甄宓的院落,早有侍女通报。甄宓迎了出来,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妹妹来了,快进来坐。”
“姐姐安好。”蔡琰盈盈一礼。
“自家姐妹,不必如此多礼。”甄宓拉着她的手,一同走进屋内。乌兰琪和月禅也已在了,正围着一张小几说着什么。
“文姬妹妹来了!”乌兰琪性子直爽,抬头便笑着打招呼,目光在蔡琰身上转了转,“几日不见,妹妹好像更……嗯,更好看了!”她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惹得月禅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乌兰姐姐又取笑我。”蔡琰微嗔,脸颊泛起一丝红晕。
月禅拉着蔡琰坐下,笑嘻嘻道:“乌兰姐姐是说,妹妹如今有了夫君疼爱,自然容光焕发呢。”
姐妹几人说笑起来,气氛融洽。甄宓看着她们,眼中满是欣慰。她深知后院和睦对夫君在外征战、处理政务是何等重要。蔡琰的到来,不仅未曾引起半分波澜,反而因其才情与温和,更添了几分雅致与书卷气。
请安过后,蔡琰回到文心苑。午后阳光正好,庭院中的翠竹随风沙沙作响。她取出那张“焦尾”琴,置于窗前。刚调好弦,便听见熟悉的脚步声。
袁尚一身常服,步履轻快地走了进来,脸上带着笑意:“刚回来就听见琴音,果然是你。”
“夫君。”蔡琰起身相迎,眉眼间带着柔情。
“不必多礼。”袁尚走到琴前,指尖轻抚琴弦,“今日无事,正好听你弹奏一曲。”
蔡琰颔首,素手轻扬,一串清越流动的音符便从指尖滑出。曲调婉转悠扬,时而如高山流水,时而如低语呢喃,将她此刻平和喜悦的心境,融入了琴声之中。
袁尚静静聆听,目光落在她专注的侧脸上。阳光勾勒出她柔和的轮廓,长睫微颤,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他心中一片宁静,连日来的政务疲惫,仿佛都在这琴声中消散了。
一曲终了,余音绕梁。
“好曲,好琴,更好的人。”袁尚由衷赞叹。
蔡琰抬眸看他,眼中波光流转:“夫君谬赞了。”
“非是谬赞。”袁尚在她身旁坐下,“文姬,有你在,这府中似乎更多了几分……安宁。”他顿了顿,又道,“对了,前几日与你说的棋局,今日可有兴致?”
蔡琰眼眸一亮,欣然应允:“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两人移步至书房,摆开棋盘。黑白子在指尖落下,无声的博弈在棋盘上展开。袁尚棋风锐利,大开大合,颇有战场杀伐之气;蔡琰则落子缜密,防守严谨,韧性十足。两人棋力相当,一时难分高下。
窗外竹影摇曳,室内棋子敲落,间或夹杂着两人低声的讨论与轻笑。没有浓情蜜意的言语,却自有一番心意相通的默契与情趣。这便是袁尚所期待的,不仅仅是肌肤之亲,更是精神上的契合与共鸣。
正当两人沉浸在棋局之中时,徐庶匆匆而来,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喜色。
“主公!”徐庶在门外行礼,声音透着兴奋。
“元直,何事如此高兴?”袁尚放下棋子,看向徐庶。
“主公,成了!成了!”徐庶快步走进书房,激动地说道,“南郊的新窑,第一批水泥烧出来了!魏丰他们试过了,效果极佳!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好!”
“哦?”袁尚精神一振,站起身来,“走,去看看!”
他看向蔡琰,带着歉意道:“文姬,今日棋局,只能暂缓了。”
蔡琰善解人意地笑道:“正事要紧,夫君快去吧。”
袁尚点点头,带着徐庶和闻讯赶来的典韦、许褚,快马加鞭赶往南郊的窑场。
远远地,便看到窑场方向升腾起滚滚浓烟,人声鼎沸。抵达窑场时,只见工匠们围着几堆灰白色的粉末,个个面露喜色,议论纷纷。窑主魏丰更是激动得老脸通红,看到袁尚,连忙上前行礼。
“主公!您看!这就是新烧出来的水泥!”魏丰指着地上的粉末,又指着旁边几块用这粉末粘合起来的砖石,“您看这粘合力!简直跟石头长在一起似的!太牢固了!”
袁尚蹲下身,仔细查看那灰白色的粉末,又拿起一块粘合好的砖石掂量,用力掰了掰,纹丝不动。他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好!好啊!魏丰,你们立了大功!”
“全赖主公指导有方!”魏丰和周围的工匠们纷纷躬身。
“传令下去!”袁尚站起身,声音洪亮,“所有参与水泥试制的工匠,赏钱加倍!魏丰,你督造有功,提为窑场总管事!即刻起,按照此法,全力烧制水泥,有多少要多少!”
“喏!”魏丰和工匠们齐声应诺,欢声雷动。
水泥的成功烧制,如同给冀州这架高速运转的机器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消息传开,整个邺城都为之振奋。
接下来的日子,冀州的基础建设速度陡然提升。
原本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筑的道路,因为有了水泥的加入,无论是路基夯实还是路面铺设,效率都提高了数倍。一条条坚固平坦的水泥路,开始从邺城向四周延伸。
规划中的工坊城,地基的浇筑速度一日千里。高炉、厂房的墙体,用新式砖块和水泥砌筑,又快又稳固。原本预计需要数月才能初具规模的工坊城,如今看来,或许能大大提前。
就连筹备中的书院,选址、规划、材料准备也在水泥的助力下,有条不紊地加速推进。
整个冀州,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处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百姓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对这位年轻刺史的拥护和信任,也日益加深。
然而,在这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之下,并非全无阴影。
邺城,一处隐秘的宅院内。
范岄等几位冀州世家的代表,再次聚首。只是这一次,气氛比以往更加凝重。
“袁显甫迎娶蔡邕之女,如今又弄出了那什么‘水泥’,听说能让石头砖块粘合如一,坚固无比。”一位面色阴沉的老者缓缓开口,“邺城内外,到处都在修路建房,声势浩大。长此以往,他这冀州刺史的位子,怕是越坐越稳了。”
“哼,稳?我看未必!”另一人冷哼道,“他清查田亩,触动我等根本;如今又大兴土木,广纳流民,收拢人心。其心可昭,绝非安分守己之辈!”
范岄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目光深沉:“诸位稍安勿躁。袁尚如今有圣旨在手,又有何进在朝中若有若无的支撑,更兼水泥之利,锋芒正盛。此时与他硬碰,并非明智之举。”
“难道就任由他坐大?”有人不甘心地问道。
“自然不是。”范岄放下茶杯,眼中闪过一丝冷光,“他根基尚浅,行事虽快,却也急躁。摊子铺得越大,破绽或许就越多。我们只需……静观其变,耐心等待。”
他环视众人,缓缓道:“洛阳那边,十常侍不会坐视不理。袁尚在冀州闹出的动静越大,他们在宫中感受到的威胁就越强。我们只需蛰伏,看他们斗去。待到时机成熟……”
后面的话,他没有说下去,但其中的意味,众人皆已明了。一时间,屋内陷入了沉默,只有窗外的风声,呜咽着穿过庭院。
夜幕降临,袁尚处理完一天的公务,登上刺史府最高的望楼。
凭栏远眺,只见邺城内外,灯火点点。南郊窑场的方向,火光冲天,映红了半边夜空。那是希望的火焰,是冀州未来的基石。远处工坊城的轮廓在夜色中若隐若现,隐隐传来劳作的声响。
想到府中温柔贤惠的妻妾,想到蒸蒸日上的冀州基业,想到那些追随自己、干劲十足的部属和百姓,袁尚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豪情。
穿越至今,步步为营,终于在这乱世之中,初步站稳了脚跟,并开创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然而,目光掠过远处世家大族聚居的区域,那里灯火通明,却透着一股与周遭建设热潮格格不入的沉寂。袁尚的眼神微凝。
喜欢汉末袁尚:揽尽江山与美人请大家收藏:(m.25xsw.com)汉末袁尚:揽尽江山与美人25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