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寒门枭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81章 先天下而忧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汉军在昆吾城外驻扎,当地辽军提供了活羊和水。

他们对汉军还是有所提防,但不会主动挑衅汉军。

辽国皇帝树立奇遇对当地驻军特别交代过,不要在这关键时刻惹事。

还需要汉军帮忙击退铁勒军,不让铁勒国使者跟汉军主将见面商谈。

谁得到汉军的帮助,就能扭转这场战争胜利平衡。

述律齐裕派使者跟江易说过,事成之后,会给予重谢。

刘狄、常友良、唐瀚商议过后,决定派斥候去侦查。

昆吾城守将得知汉军斥候离开了营地,也派辽军斥候跟着去。

这个时候不能惹对方不高兴,免得影响双方合作计划。

担心汉军斥候将附近的地形画下来,以后若是入侵辽国,那岂不是有了详细地图。

“昆吾城守将派赤猴跟着我军斥候,这是对我们多么不信任。要不派人向陛下请求回国,不打了。”

唐瀚认为辽国很没诚意,处处提防着汉军。

说好的诚信合作,就是这样的合作态度?

“就让他们跟着吧,咱们按兵不动,辽军会有着急的一天。再说,请神容易送神难。”

刘狄自信一笑,早就料到辽军会有这样的举动。

汉军什么时候打,什么时候回国,刘狄说了算。

在此期间,汉军所消耗的粮草,需要辽国来提供。

“你也别太生气,他们就是这样的。怕我们了解太多,就想让我们跟铁勒军拼到两败俱伤。”

常友良倒是看得开,到时候辽军真的会急了。

三人相视一笑,就当这次来游玩,不定期派人向江易汇报。

让他不必担心这边,这次汉军出征,一定要满载而归。

刘狄他们根本就不把辽国和铁勒国放在眼里,就看这两国继续打。

转眼过了数日,汉军在昆吾城外日常训练,有时少数汉军起码离开营地去打猎。

辽军送的活羊吃完了,刘狄派人去跟昆吾城守将交谈,让他再送几万只羊。

若是不给,他们就会撤军回国。

昆吾城守将富途对刘迪他们的要求弃而无奈,他们这哪是来帮助作战的,在这里就是吃喝玩乐。

就在这天下午,铁勒军达到了昆吾城以北。

城内辽军也不敢出城与他们交战,指望汉军能把铁乐军击退。

铁勒军主将派人跟刘弟他们交谈,希望他们立刻退兵。

傅图也派人去了汉军营地,请求汉军把铁勒军赶到辽国边境。

刘狄拒绝了铁勒军的要求,汉军与辽军暂时是盟友。

来这里的目的就是把铁勒军赶出辽国境内。

“回去告诉你们的将军,让他下令将军队撤出辽国境内。若是不听的话,一切后果自负。”

铁勒军使者听了很不高兴,铁勒国与大汉无冤无仇。

“我们与大汉素来无恩怨,为何要帮辽国?”铁勒军使者问道。

“因为辽国给了我们丰厚的酬劳,述律齐裕的妹妹是我们陛下的女人。”

刘狄说得很明确了,在昆吾城外呆了好几天,也该出点力了。

辽军使者听了之后挺高兴的,汉军终于出手了。

“给你们三天的时间,立刻撤到辽国边境。”

常优良给对方下达最后通告,若是三天后还呆在昆吾城附近,汉军就会对铁勒军采取军事行动。

铁勒军使者只好回去将此事告诉他们的将军,让他做决定。

“好,既然大汉要与铁勒国为敌,所带来的后果由你们承担。”

铁勒军使者转身离开了,刚才说的是气话。

两国实力差距太大,若是真交战了,吃亏的必然是铁勒国。

“你们若是把铁乐君赶到辽国边境外,我们陛下必有重谢。”

辽军使者开心笑着,同时心中也有些担忧。

汉军的强大着实可怕,若是狮子大开口提条件,辽国未必能满足。

与此同时,长安通往弘扬县的蒸汽火车正式运营。

改进的蒸汽火车时速达到了六十里,比之前绕长安城的蒸汽火车时速快了不少。

科研署又招募了一批新人,江易决定拨款扩建科研署,增加科研项目。

他非常重视科技发展,即使有人反对这么做,也要将这一项国策贯彻到底。

并将这项国策写进《大汉通典》中,让大汉以后几代皇帝执行这一国策。

科技能强国富国,虽然投入的财力较大。一旦成功,获得的回报也是相当丰厚。

从长安到衡阳县距离二百多里,普通百姓可以买票做蒸汽火车出行。

让他们感受到蒸汽火车带来的便利,如果没有战事需求,蒸汽火车大部分时间用于民用。

其他地方铁路有计划修建,江易也希望有生之年能让蒸汽火车在全国各地通行。

“不知道科技兴国能坚持多久。”

江易站在长安城楼上望着前方,还是担心未来科技发展停滞不前。

而周边其他国家可能会得到一些技术,实力超过一两百年后的大汉。

这毕竟是封建王朝,一切以个人利益为重。

也许大汉前三代皇帝还能励精图治,随着一代又一代传下去。

大汉国力可能会一天不如一天,文官会逐渐掌握朝堂话语权,停止科技发展。

“陛下是在忧虑未来之事,到那时,我们都看不到了。”

陈默能理解江易的忧虑,到那时他们都不在人世了。

如今要做的就是把制度完善,为以后的发展铺好道路。

“是啊,也许一百多年后,大汉不再繁荣强盛。纵观古今,没有经久不衰的王朝。”

江易也在想,他制定的这些国策,会不会让天下百姓感觉到疲惫。

感觉一个人是把几辈人的事做完了,有些事是不是太过于急躁?

出现像秦始皇和隋炀帝那样的情况,还是派人了解一下各地的情况。

有些政策考虑放缓,事情慢慢地做,让各地百姓和官员不会有太大压力。

江易时刻在想,大汉的繁荣强盛,也许只是表面。

不知有多少百姓还在忍饥挨饿,他个人能力毕竟有限。

真的想让天下百姓不在忍饥挨饿,希望他们钱袋子富余。

“陛下忧国忧民,乃是天下百姓之福。”

陈默也很少说奉承的话,但他知道江易是一位明君,也是一位有作为的枭雄。

能为一位明君做事,自己将来也能够名垂青史。

“我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天下万民,可能会有人反对,认为我所做的一些事劳民伤财。”

江易有时候在反省,也会及时调整政策。

“陛下不必过虑,他们会理解陛下的。”

根据各地的奏报,并没有发生太大的问题。

这几年实行的政策,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就比如修铁路,打造蒸汽火车,如今很多人感受到了便利。

蒸汽火车能够运送很多货物,运送军用物资更是方便。

最好将铁路修道边境,将物资快速运到前线,让那些将士及时拿到。

喜欢寒门枭主请大家收藏:(m.25xsw.com)寒门枭主25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