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古教授考察道口农业
晨光初露,董远方带着古景馨教授一行驶向道口县南部的万亩田野。
车轮碾过乡间土路,扬起薄薄尘烟,远处刚隆起的玉米苗随风起伏,宛如一片低涌的海洋。
“古教授,您看这片示范区,用的是县农技站改良的玉米品种,抗病性强,据说亩产比传统品种高出不少,如果后期有更优质的小麦品种,我相信我们道口县的夏粮产量,还能增长。”
董远方指着窗外,语气中透着几分自豪。
古景馨微微颔首,示意停车。
她弯腰看着玉米苗,笑着说道,
“湿度适宜,蛋白质含量应该不低。”
一行人深入田间,古教授时而蹲身查看土壤墒情,时而与老农攀谈种植细节。
董远方紧随其后,偶尔插话补充自己后期想到的政策扶持措施,句句切中要害。
“这里地势平坦,如果灌溉渠系能够再完善,确实适合建育种基地。”
古教授扶了扶草帽,目光扫过连绵玉米田。
“但实验室需要配套的冷链物流和科研人才,县里能解决吗?”
董远方早有准备,自信的说着:“我们可以划拨专项资金,正在升级的农牧专科学校,定向培养技术员。另外,冷链仓库会列入明年基建计划,土地指标也预留好了。灌溉条件改善是我们今年十件民生大事之一,有班子成员亲自督办。”
古教授认真的听着,嘴角浮起一丝笑意:
“董书记,你这是把路都铺到我脚下了啊,我们实验室和育种基地不落户道口县都不行了。”
与此同时,银花集团的车队正驶入道口县食品产业园。
邓华下车时,江原分公司的人员提前到了,已捧着资料候在一旁:“邓董,按您昨晚提的要求,我们重新筛选了三处地块,配套设施和污水处理厂在一公里内都能建成。”
邓华默不作声,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他绕着园区走。
因为提前给董远方交代过,他不需要县里的人陪同,所以身边也只有银花集团的人。
他一边走,一边看,突然问道:“道口县年花生和大豆产量多少?”
“花生47万吨,大豆有45万吨。如果有八成压油,能压出近30万吨”
邓华心里一惊,这条件比之前考察的地方,要好的多。
道口县是小麦种植大县,他就不用问小麦产量了。
他转身走向已经停工的道口县旧面粉厂,铁门锈迹斑斑,但厂房骨架完好。
“如果这个面粉厂为基础,改造难度大吗?”
邓华带着兴趣问。
“邓董,我觉得没有改造必要,体量太小了,这个厂子就是为了拿政府补贴建的,没有多少产能。”
邓华摩挲着墙砖沉吟,忽然瞥见远处走过来的人群,问起来:
“那是古景馨教授?”
助手心领神会的说道:“董书记正陪她考察育种基地。晚餐安排在县招待所,邓董您这边……”
邓华抬手打断
晚七点,县招待所包厢灯火通明。
董远方特意将主位让给古教授,邓华居右,自己陪坐左侧。
桌上摆着特色烧鸡、芝麻叶、豆腐汤等当地特色,正中竟是一盘新麦蒸糕。
“这是用今年的麦子现磨的,古教授尝尝地道不地道?”
董远方亲手布菜。
古教授夹起一块,细嚼慢咽间眼睛微亮:
“筋道,回甘足,是建优质专用粉生产线的好材料。”
邓华顺势举杯:“我们银花的面业公司,就需要这样的原料。古教授若能在道口建实验室,银花愿意注资500万作为科研基金。一起在道口培育出优质品种小麦,造福我们华夏百姓”
董远方心头一跳,面上却不动声色:
“邓董这杯酒,我替全县农民喝了。不过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得请古教授团队监管。”
古教授闻言莞尔:
“董书记这是怕企业家’绑架’科学家?”
三人相视大笑,酒杯碰出清脆声响。
喜欢官场无痕:平民子弟逆袭世家名门请大家收藏:(m.25xsw.com)官场无痕:平民子弟逆袭世家名门25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