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造最强边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33章 开始动工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和武明堂商量了一个大概的政策以后,叶明召集了所有相关的官员,准备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叶明站在府衙的大厅内,望着眼前忙碌的官员们,心中满是紧迫感。他知道,水利问题关乎百姓的生计和安阳府的稳定,必须尽快解决。

“各位大人,今日召集大家,是为了共同商讨安阳府水利问题的解决方案。”叶明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回荡在大厅内。

官员们纷纷落座,有的脸上带着忧虑,有的则显得有些无奈。他们都知道,水利问题的解决并非易事,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

叶明先将视察中发现的问题一一列出,详细地展示给在场的每一位官员。

“平原地区的支渠淤塞严重,水流不畅;山区的水土流失和老化水利设施问题突出;水乡的河道淤积和水闸失修,影响行船和灌溉。”叶明说道,语气中透着一丝忧虑。

官员们听着叶明的汇报,有的点头表示认同,有的则皱眉思考。

叶明首先将话题引向平原地区的支渠淤塞问题。

“支渠的淤塞不仅影响水流,还可能导致主渠的水流减少,影响下游的灌溉。我们必须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叶明说道。

一位负责水利的官员站起身来,拱手说道:“大人,我们可以组织百姓定期清理支渠,同时在上游设置拦沙坝,减少泥沙流入。”

另一位官员补充道:“还可以引入一些简单的机械工具,提高清理效率。”

叶明点了点头,表示赞同:“这个方案可行。我们可以在每个村落设立清理小组,定期维护支渠,确保水流畅通。”

接着,叶明转向山区的水土流失问题。

“山区的水土流失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可能导致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叶明严肃地说道。

一位年轻的官员站起身来,说道:“我们可以推广梯田修筑技术,减少雨水对土壤的冲刷。同时,鼓励百姓种植绿肥和防风林,改善土壤结构。”

另一位官员补充道:“还可以修建小型的拦水坝,减缓雨水的流速,保护土壤。”

叶明听了,眼中闪过一丝欣慰:“这个方案很好。我们可以在山区设立示范点,组织百姓学习梯田修筑和绿肥种植技术。”

最后,叶明讨论了水乡的河道淤积和水闸失修问题。

“河道的淤积影响行船和灌溉,水闸的失修则可能导致防洪问题。我们必须尽快修复这些设施。”叶明说道。

一位负责水乡事务的官员站起身来,说道:“我们可以引入现代化的疏浚设备,定期清理河道。同时,对水闸进行全面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另一位官员补充道:“还可以加强对河道和水闸的日常管理,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

叶明点头表示赞同:“这个方案很全面。我们要尽快安排资金和人力,确保修复工作按时完成。”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叶明把和武明堂商量好的办法连同官员们提出的意见,初步确定了一系列短期解决方案:

1. 平原地区:组织百姓定期清理支渠,在上游设置拦沙坝,引入简单机械工具提高清理效率。

2. 山区:推广梯田修筑技术,种植绿肥和防风林,修建小型拦水坝。

3. 水乡:引入现代化疏浚设备清理河道,对水闸进行全面维修,加强日常管理。

叶明深知,短期措施只能解决眼前的困境,必须有长期的规划才能确保水利设施的长期稳定运行。

“我们要建立一个专门的水利管理机构,负责全府水利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同时,加大对水利技术研发的投入,引入更好的水利技术,提高灌溉效率和防洪能力。”叶明在会议上说道。

一位年长的官员点头表示赞同:“这个规划非常必要。我们还可以设立水利专项基金,确保资金的持续投入。”

随后叶明在会议上明确了各位官员的职责分工:

? 武明堂:负责整体协调与监督,确保各项措施按时完成。

? 张大人:负责平原地区的支渠清理和维护工作。

? 李大人:负责山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利设施修复。

? 王大人:负责水乡的河道疏浚和水闸维修。

? 赵大人:负责水利管理机构的建立和资金的筹集与管理。

会议结束后,官员们迅速行动起来,按照分工展开工作。

第二天五更鼓刚敲过,安阳河岸已亮起星星点点的火把。叶明踩着露水走到工地上,见五百府兵分成十队,每队前头都竖着块木牌——“疏浚三队”、“护坡二队”、“清淤五队”……牌上朱笔标着各队负责的河段长度和完工时限。

“大人请看这';连环锹';。”刘石头献上个新式工具:三把铁锹用活动铁环串联,“三人并排挖泥,效率翻倍还不累。”

河面上漂着十几条特制的运泥船,船底装着活板,拉到岸边一扯绳索,淤泥就哗啦倾入箩筐。更妙的是岸边架起的";转土车";,民工踩动踏板,就能把装满泥的箩筐提到三丈高的堤岸上。

";报!第三段清出怪东西!";一个府兵小跑过来,手里捧着块布满孔洞的青石。

叶明接过青石,对着朝阳细看,石孔里竟嵌着些贝壳化石:";这是古河床的标记。";

他立即调整沙盘,";传令下游各队,遇此石即停,改道向东三丈。";

日上三竿时,南岸突然传来欢呼。叶明赶去一看,只见民工们围着个新挖出的陶管——管身完好无损,内壁光滑如镜,管口处还刻着";天武八年官造";的字样。

";是前朝的引水暗渠!";叶明立即命人顺着陶管探查,果然在下游百步处发现了整套完好的分水系统:主渠分三支,每支都有青铜闸板控制,虽然锈蚀但结构依然精巧。

";快请武大人来看!";叶明亲自下到渠底,用软尺量着各个部件尺寸,";这闸门设计比咱们的还妙,直接修复就能用。";

正午时分,南塘工地传来捷报。破损的暗渠已被整体挖出,工人们按叶明画的图样,先在渠底铺了层桐油石灰,再垫上编好的竹网,最后才摆正新烧制的陶管。

最绝的是管节连接处——工匠们用浸过鱼胶的麻丝缠绕,干透后比铁箍还结实。

";试试水!";叶明一声令下,上游闸门缓缓提起。清水涌入新渠,在陶管中汩汩流淌,竟无半点渗漏。围观的乡民们爆发出欢呼,几个老人甚至跪下来抚摸那些发亮的陶管。

城北的水车改造更是巧妙。工匠们给水车加装了可调节的叶片——水大时叶片展开增加动力,水小时收拢叶片保持转速。叶明亲自调试齿轮组,在主轴处加了副青铜轴承,转起来轻快无声。

";大人,滤污池出水了!";郑大年匆匆赶来报告。叶明赶到城西,只见三道滤池依次排列:头道池里,锈红的渠水流过碎石层,已经褪去大半浑浊;二道池的细沙上,铁线蕨长得郁郁葱葱;最后一道池水清可见底,几条小鱼正在池中游弋。

";好!";叶明舀起一瓢清水,直接饮了一口,";甜得很!传令各乡,凡有污染处,皆依此式建造。";

夕阳西下时,叶明站在新筑的堤岸上眺望。整条安阳河宛如一条被驯服的青龙,在疏浚一新的河道中奔流。两岸新栽的柳树都用竹竿固定,枝头绑着的红布条在风中猎猎作响,像是无数面庆功的小旗。

回到衙门,叶明在《河工日志》上重重记下一笔:";三月十八,主渠通水。";

随后平原地区的支渠清理工作率先启动,百姓们在官府的组织下,齐心协力清理淤塞物。

山区的梯田修筑和绿肥种植也逐步推开,百姓们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开始尝试新的方法。水乡的河道疏浚和水闸维修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中,新的设备被引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叶明站在府衙的窗前,望着外面忙碌的场景,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知道,水利设施的完善将为安阳府的繁荣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安阳府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叶明在心中默默许下承诺。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叶明继续关注着水利工作的进展,亲自检查每一个环节,确保各项措施能够落到实处。他深知,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百姓生活的保障,只有将水利工作做好,才能真正实现安阳府的长治久安。

喜欢打造最强边关请大家收藏:(m.25xsw.com)打造最强边关25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