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四年,十二月底,长安城。
“呼!”
“呼!”
凛冽的北风呼啸着穿过城墙,发出呜咽般的声响,点点雪花飘落而下,仿佛在为逝去的英灵奏响一曲悲壮的挽歌。
自刘祺返京便开始着手操办烈英殿祭祀一事,此次刘瑁将亲赴烈英殿,以悼念共县一战中阵亡的将士,并为宋国公典韦举行隆重的国葬。
而今日,便是典韦及共县一战中阵亡的汉军将士灵位入祀烈英殿的日子。
烈英殿,这座象征着大汉最高荣耀的殿堂,坐落于天坛之侧,庄严肃穆,巍峨壮观。
殿内,陈列着自刘瑁起兵以来,为国捐躯的将士们的灵位,密密麻麻,这其中每一个灵位,都代表着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承载着一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
烈英殿后,还留有大片空地,以备日后增添新的灵位。刘瑁曾下诏,要求历代皇帝每年祭祖之时,皆需亲临烈英殿,祭拜这些为国捐躯的英灵,以慰其忠魂,以彰其功绩。
此刻,烈英殿外,人山人海,庄严肃穆。
长安百姓皆自发地聚集于此,他们或手持白花,或低头默哀,或轻声啜泣,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悲伤与敬意。
人群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稚气未脱的孩童,有身着华服的贵族,也有粗布麻衣的平民……
在百姓们之前,文武百官分列两旁,以中书左丞毛玠、中书右丞田丰、尚书令徐庶为首,杜畿、华歆、李恢、杜袭等一众重臣皆神情肃穆,静静伫立。
在文武百官的最前方,太子刘祺身着黑色玄服,肃穆而立。他的身后,众皇子依照长幼尊卑,依次排列,一张张稚嫩的脸上,写满了悲伤与哀思。
他们中有许多人,都曾被典韦抱过,举过头顶,如今,那位魁梧如山,总是笑呵呵的伯伯,再也回不来了……
人群之中,不时传来低低的啜泣声,那是阵亡将士的家眷。他们身着素服,手捧亲人的遗像,哭的悲痛欲绝,肝肠寸断……
“夫君,看,这是我们的儿子,你看到了吗?这是我们的儿子……”
一位年轻的妇人,抱着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对着典韦的灵位,喃喃自语,泪如雨下。
“父亲,孩儿不孝,未能见您最后一面……”
一位身着戎装的年轻汉军,跪倒在地,对着父亲的灵位,泣不成声。
“兄弟,你放心去吧,你的家人,我会替你照顾好……”
一位老兵,颤巍巍地走到一位战场同袍的灵位前,老泪纵横。
悲伤的情绪,在人群中蔓延,如同瘟疫般,感染着每一个人……
“陛下驾到!”
随着一声高亢的唱喏,人群自动分开一条道路,刘瑁身着玄色衮服,头戴通天冠,腰悬天子剑,缓缓走来。
他面容消瘦,满身风尘,神情疲惫而哀伤,在他的身后,锦衣卫统领刘璝,禁军统领陈到以及一众侍卫,紧紧跟随。
刘瑁的目光,缓缓扫过跪倒在地的人群,最终,停留在了烈英殿那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之上。
他的脚步,微微一顿,眼眶瞬间湿润,两行清泪,顺着脸颊缓缓滑落。
他深吸一口气,强忍着悲痛,一步一步,缓缓走向烈英殿。
“恭迎陛下!”
太子刘祺率领文武百官,齐齐跪倒在地,山呼海啸般的声音,响彻云霄。
“恭迎陛下!”
长安百姓也纷纷跪倒在地,高声呼喊,声音中充满了敬畏与悲伤。
刘瑁没有说话,只是微微颔首,示意众人起身。
他走到烈英殿前,一眼便看到了那栩栩如生的金身,脑海里在此再度回荡起了那个魁梧的身影,他好像又看到了典韦那憨厚的笑容,又听到了他爽朗的笑声……
他仿佛看到了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将士们,看到了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面孔,听到了一声声震天的呐喊……
往昔的一幕幕,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三十年来,与典韦相处的点点滴滴,如同电影般,在刘瑁脑海中快速闪过。
从初识时的意气相投,到并肩作战的生死与共,从同游天下的豪情壮志,到共谋大业的雄心壮志,三十年来,典韦就像刘瑁的影子一般,亦兄亦友。
对于刘瑁来说,典韦早已不是一般的兄弟,而是可以托付性命的另一个自己,是支撑他走到今天的,最为重要的人。
“?武……”
刘瑁的声音,沙哑而颤抖,他缓缓伸出手,轻轻触碰着典韦的金身,仿佛在抚摸着老友的脸庞。
“是朕的错……是朕太自大了……是朕害了你……”
刘瑁的声音,哽咽而悲痛,泪水再也抑制不住,夺眶而出,刘瑁跪倒在地,双手紧紧抱着典韦的灵位,失声痛哭,泣不成声。
在场的所有人,无不为之动容,纷纷落泪。
太子刘祺,文武百官,长安百姓,阵亡将士的家眷,所有人都跪倒在地,失声痛哭,悲痛欲绝。
良久,刘瑁缓缓起身,擦干眼泪,深吸一口气,强忍着悲痛,缓缓说道:
“诸位,今日,与朕一道,送别我大汉的英雄!”
“他们,为了大汉的统一,为了百姓的安宁,献上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功绩将永载史册,他们的英名将永垂不朽!”
“朕,将永远铭记他们的功勋,大汉,将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我们,将永远铭记他们的恩情!”
“朕,以天子的名义,向所有为国捐躯的英灵,致敬!”
“愿你们在天之灵能够安息!”
“愿你们不再受战乱离散之苦!”
“愿你们来世能够生在一个和平盛世!”
刘瑁的声音,低沉而庄严,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阵亡将士的追思与敬意。
“陛下圣明!”
众人齐声高呼,言语中充满了感动与激动,毕竟一代天子,为他们这些凡夫俗子祭祀,向他们鞠躬,这是何等的荣幸!
刘瑁带着刘祺走到烈英殿中央,亲自点燃三炷香,插入香炉之中,随后由太子刘祺代父诵读祭文。
※※※
维大汉章武四年冬十月乙未,帝瑁率文武群臣,谨以三牲醴酒,昭告于忠烈英魂:
河内飞雪,共县凝冰。
今睹残戟而思旧战,抚断镞以念同袍。
昔朕提剑西川,戡乱中原。黄巾荡涤于常山,虎狼剪除于益土。
会关中板荡,乃收凉陇之锐;乘荆扬崩析,遂定江汉之疆。然逆曹丕窃据河洛,豺心未泯,屡兴干戈。
宋国公典韦,起于草莽,秉忠烈之性。昔护驾于颍川,单戟破敌;亦称雄于函谷,先登无双。
共县之役,贼伏四野,矢如蝗集。
公横戟奋勇,独战魏国五将,血透重铠,吼震山岳,枭乐进之首,屠曹纯于野。终力竭而殁,身倚断矛,目眦尽裂,北向不倒,若巨灵镇岳,刑天舞戚!
其余将士骸骨塞川、忠魂化碧。凡此忠魂,皆列祠中,血食同飨。
呜呼!山河板荡,非猛士无以定鼎;乾坤倾覆,唯死节可以回天。
今庙堂列鼎,非酬爵禄,唯表赤心。朕当亲秉长槊,续诸君未竟之志;必使九州一统,慰英灵不瞑之瞳!
魂兮归来,飨此烈酎!
伏惟尚飨!
※※※
祭文不过百字,却字字泣血,句句含悲,将刘瑁的悲痛与哀思,尽附于其中!
祭文宣读完毕,太子刘祺亲自将典韦的金身及共县一战中阵亡的汉军将士的灵位,一一安放在烈英殿内。
“?武,你安息吧……朕,一定会为你报仇的……”
刘瑁的声音,沙哑而颤抖,每一个字,都仿佛是从喉咙深处挤出来的一般。
在场的所有人,无不为之动容,纷纷跪倒在地,失声痛哭。
待祭祀结束之时,刘瑁站在烈英殿前,望着一个个灵位,心中充满了悲痛与不舍。
他知道,这些英灵,将永远留在烈英殿内,接受后人的瞻仰与祭奠。
而他,将带着他们的希冀,继续带领大汉,重新一统,让华夏重新屹立在世界之巅!
“?武,诸君,安息吧……”
喜欢魂穿三国,成为最强前夫哥?请大家收藏:(m.25xsw.com)魂穿三国,成为最强前夫哥?25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