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02章 能躲就躲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大雍朝,越靠近参与中央命令,发圣旨,权力自然越大。

贾环又向前迈了一步。

大雍朝,草拟圣旨的职责分配是一个层级分明、分工明确的过程,涉及内阁、翰林院等多个机构,不同官职的参与程度和重要性差异较大。以下是具体分工和差事分配的说明:

核心机构与职责

作为内阁大学士,通常不直接草拟日常圣旨,而是负责审核,翰林院或内阁中书拟定的诏书,尤其对重大政令如军事、人事任免,提出修改意见,最终呈皇帝御览。

例:涉及边疆战事、皇子册封的诏书需由大学士联署。

内阁学士(侍读学士、侍读):侍读学士(从四品):主管内阁日常文书流转,负责审核,圣旨草稿的格式、用词,偶尔亲自起草非核心政令(如地方官员调动的普通谕旨)。

侍读(正六品):协助侍读学士,主要处理例行公文(如祭祀、科举日程的诏书),或誊写已定稿的圣旨。

翰林院修撰(状元授职,从六品)、编修、检讨:

翰林官是圣旨起草的主力,尤其需要文采或礼仪性的诏书:

修撰:常参与大雍极诏、册立皇后、科举金榜等重大文告。

编修\/检讨:起草如恩科、赏赐、祭祀祝文等次要文书。

特例:南书房翰林(由皇帝亲选)可能直接拟写密旨。

二、圣旨类型与分配流程

1. 重要圣旨(需皇帝朱批):军事调度、封疆大吏任免、大赦天下。

-流程:皇帝口谕 → 军机大臣(雍正后)或大学士密议 → 翰林院修撰\/编修拟稿*→ 大学士修改 → 皇帝朱批 → 内阁颁发

2. 普通行政圣旨:地方官员升调、赋税调整。

主要的流程,各部奏请 → 内阁侍读学士\/侍读拟稿 → 大学士签押 → 皇帝过目(或存档备案)。

3. 礼仪性圣旨,内容:节日恩赏、册封宗室。流程:礼部提案 → 翰林院编修\/检讨起草 → 内阁形式审核 → 皇帝用印。

内阁主导,大学士和翰林院分工明确。

起草圣旨的分配遵循“重要性+专业性”原则:

军国大事:翰林精英拟稿,大学士把关。

日常政务:内阁中级官员处理。

礼仪文书:翰林院专职负责。

…………

白天行军,下午开朝会,贾环在营地先安排好差事,让林景行留下来管理治理河道工程计划,带着陈耀祖、庄水儿还有三名庶吉士去参加廷议。

去到大殿外面,李青秋在门外等贾环,小声嘱咐了几句,就先走进去了。

行军廷议,正式开始,独缺少了小胖子韩王,康元帝望向戴权。

戴权小声的禀报道:“午时,韩王殿下就带着自己的护卫,脱离了大军,往北山边走了,想来应该是去打猎了,如今还没回来。”

康元帝没说什么,让首辅唐慎微开始主持廷议。

廷议一开始,是两江总督上密折,里面有按察使的案宗,证据确凿,指控杭州一位姓邱的文官,勾结盐商买卖私盐,贪污受贿。

李青秋方才提醒了贾环,兵部官员、武勋等重臣,上了几道折子,控诉五位文官和江南世家贪污受贿的事,五位文官中,有四位背后都涉及燕王,有一位是蜀王的人。

此事贾环谨慎一点,不可轻易参与其中。

楚王这是趁燕王与蜀王不在行在,揭他们俩的黑幕。

皇上是个严厉的人,哪怕知道楚王是为了削弱燕王与蜀王的势力,但是燕王他们的这些手下,如果是真的贪污受贿,结党营私,皇上也是容不下他们的。

不出意外,第一份奏折抛出来,是控诉燕王的人,楚王的人支持,燕王的人反对。

中立的臣子,沉默不语,默不作声。

康元帝很讨厌这样的情况,他希望朝廷的臣子都能一心为公,公正无私,铁面无私。

而不是如今这般,一个个都有私心,将自己派系的利益,置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

康元帝心里怒了,冷冷的道,朝廷不养闲人,每个臣子对这件案子,都要表态。

陆陆续续,中立的臣子也只有一半支持严惩这位文官,还有一半的人反对。

在大殿最右边角落的贾环,恨不得能隐身起来,这种事既没好处,还要得罪人。

说轻了,皇上不高兴,说重了,说不得皇上也不高兴,毕竟是他的嫡皇长子。

皇上没放过他,戏谑的道:“贾侍读,大臣们都说了,你怎么不说话?你以为躲在角落,朕就看不到了?”

什么叫躲在角落,贾环的品级在大殿这里是最低的,站在这里是正常的。

“朕晋升你做侍读,可不是为了让你躲清闲的。”

贾环无奈站出来一步,道:“回皇上,臣建议派几位官员,去杭州查一查这位邱大人的事,有了结果,再决定如何处理。”

康元帝有些意外,人家要不反对,要不同意,你小子倒是狡猾,不同意也不反对,提议再查一次?

康元帝暂时搁置这件事,让首辅唐慎微继续。

第二个被控诉,还是两江的官员,两江的学政,两江按察使的卷宗查实,院试科场舞弊,受贿,两江学政治下的一届秀才,有十二人被指是世家子弟,文采平平,几个世家大族给了银子学政、知府、知县银子,一群官员都参与其中道德败坏,影响很恶劣。

(康熙初期,还有江南省“包括江苏与安徽”。

到了康熙中期,设置了两江“江苏、安徽、江西”,管理的地区扩大了。

江南扩大成两江省,可是民政还是分开管的。

管军政的,江南总督变成了两江总督。

管民政的江南巡抚,却变成了两个人,一个是江苏巡抚,一个是安徽巡抚,分省而治。)

还是一样的情况,楚王系的人支持严惩两江学政和参与科场舞弊的所有各级官员。

燕王系的官员,还是胡搅蛮缠,认为这些证据不足以定罪,而且兹事体大,民生安定为重,不可轻易定罪。

中立官员,也是有一半表态支持一半反对,在康元帝的注视下,贾环也不情不愿的表态,希望朝廷能派巡查组下去,彻查此案。

众臣子望着贾环,你小子就这一招,能躲就躲。

可是贾环用了,其他中立的大臣,毕竟自重身份,也不好意思跟一个晚辈小官学。

(第一更,月底了,能不能帮用爱发电,感谢感谢,继续码字)

喜欢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请大家收藏:(m.25xsw.com)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25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