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4年行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45章 小米SU7事故背后:责任认定、保险理赔与智驾保险新趋势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近日,一起涉及小米SU7的高速公路严重交通事故引发广泛关注。事故造成3人死亡,而事故责任的认定、保险理赔等问题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本文将围绕这些核心问题展开分析,并探讨智能驾驶保险的未来趋势。

事故责任如何认定?

小米公司发言人表示,事故发生后已与车主取得联系,确认驾驶者并非车主本人。这一细节为事故责任的认定增添了复杂性。在车辆出借的情况下,车主要承担责任吗?

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若车主出借车辆时车辆已正常年检,驾驶人有相应驾驶资格,且车主不知也无法预见车辆存在影响安全行驶的故障等问题,车主对事故发生无过错,无需承担法律责任。然而,若车主明知驾驶人无驾驶资格或车辆存在安全隐患仍出借车辆,则需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具体到此次事故,责任认定需根据最终事故责任认定以及相关鉴定结果,分析事故原因,确定承担事故责任的主体。若事故原因全部系由于车辆质量问题造成的,全部损失由小米厂家承担;若事故系司机操作不当导致,司机需承担全部责任;若事故既有司机驾驶操作不当的原因,也有车辆质量问题,则会根据责任比例,由厂家和事故责任主体分担损失。

保险如何理赔?

在车主已购买传统车险、意外险的情况下,保险如何理赔成为另一个关键问题。根据车险业内人士测算,SU7的商业险保费根据车型不同在4000元至6000元之间。具体的价格与车主的风险意识有关,因为不同的险种选择、三者险等保额变化,都会影响车险价格。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如果驾驶员承担事故责任,保险公司会在交强险和商业险的限额内进行赔偿。交强险有责赔偿限额为死亡伤残赔偿18万元\/人等。商业险则根据保险合同约定进行赔付,若事故造成的损失超出交强险和商业险的赔偿限额,超出部分需由责任人自行承担。

对于驾驶人而言,若驾驶员存在未及时响应接管、疲劳驾驶、操作失误等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很可能承担事故主要责任。不过,从系统发出风险提示到碰撞仅间隔2秒,若驾驶员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确实难以做出有效反应,其责任比例可能会相应降低。

对于投保了意外险的情况,若三个受害人各自投保了人身意外保险,意外险赔偿为定额给付原则,比如意外导致死亡的给付金额为50万元,保险公司就需要给付受害人50万元。意外险与车辆的保险属于并存关系,不会互相抵消。

智驾保险新趋势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智驾保险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目前,国内车险对智驾事故还没有专门的条款,一般根据事故发生时系统权限划分。比如辅助驾驶(L2级),一般会按传统流程赔,但保险公司可能追溯车企责任。如果车企宣传达到自动驾驶(L3+),就需要技术鉴定系统是否缺陷。

中国人保副总裁于泽在近期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公司正牵头开发L3及以上智能网联汽车专属车险产品,提前布局未来智驾技术升级带来的保险需求。今年1月份,监管出台的《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指出,要统筹保险行业力量,全面系统研究智能驾驶、车型快速迭代等对车险经营的中长期影响,及早谋划转型发展。

未来,智能驾驶保险将呈现产品创新与多样化、服务智能化与高效化、合作模式多元化等特点。高度定制化的保险产品可能针对主要使用L3级辅助驾驶在城市通勤的车主推出,设计侧重于特定场景下系统故障保障的产品;“车险+非车险”的组合产品模式,如涵盖智能驾驶系统功能缺陷、数据泄露、网络安全等风险的非车险产品,将为智能驾驶提供全方位保障。

小米SU7事故不仅是一次交通悲剧,更是对智能驾驶技术、责任认定、保险理赔等多方面的深刻反思。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进步,相关法律法规和保险产品也需不断完善,以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

喜欢2024年行情请大家收藏:(m.25xsw.com)2024年行情25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