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吾家阿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七十章 影响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陶会长没坐车,虽然从西水门外到到他在平江城内的那座宅子很近,可他还是觉得坐车太慢,坐在车上他也觉得闷气,可骑在马上,冷风扑面,又让他感觉到一种透骨的寒意。

从朱家手里接下江南丝绸总行会长这个位置后,他这日子好像就再也没顺当过。

迎着寒风,陶会长再一次满腔悔意,他当初真不该生了贪心,真不该接下这个会长!

陶会长满腔的悔意还没散去,前面已经到了。

陶会长踩着下马石下来,捏着马鞭背在身后,阴沉着脸径直往里,进了二门内的聚源厅。

聚源厅内扑面的暖气让陶会长紧绷的面皮松缓了些。

等在厅内的七八个行老正围成一大圈,没滋没味的喝着茶,等的心焦,见陶会长进来,急忙站起围上来。

“骑马回来的,容我缓一缓。”陶会长穿过众人,在上首坐下,接过老仆递上的热汤,一口一口喝了大半,将汤碗递给老仆,看着众人道:“都坐下吧。今天一共招了五十六家,说是够了,暂时封盘了。”

一圈儿的行老鸦雀无声了好一会儿,才有人打破静寂,“那地块虽然不要钱,可立时就要动工,还要照百年基业来造,这是哪家?”

“福建七八家会馆手笔都大,河南河北一对一对的要,平江城的货栈行要了不少,其他的,细布行、平江丝绸行,李家,洪家,这些都是早就想到的。”陶会长的话顿了顿,看了一圈儿众人道:“还有陆家。”

“哪个陆家?”一个行老失声问道。

“还能有哪个陆家?华亭陆家。”陶会长没好气的答了句。

“他们家不是王相的姻亲?亲近得很,王相那个小孙子年年都到陆家住一阵子。”挨着陶会长的行老还是有几分不敢相信。

“我前儿就跟你们说,陆家出面担保河工银子,你们都不信。”离陶会长最远的一个年青的行老忍不住道。

陶会长转头给自己倒茶。

“咱们现在?”离的最近的行老问陶会长。

“先前,信是大家都看过的,事儿是大家议定的,现在,大家议议吧。”陶会长倒好了茶,却没喝。

宗思墨那封亲笔信他看过之后就给行老们一个个看过了,宗思墨的信里写的清清楚楚:

淮南两路灾民众多,要南下就食,正是要杜绝铺张,节俭赈济的时候,却要大肆铺张、大兴土木,实在是无知无畏,王相对此很生气,再说嘱咐他嘱咐江南丝绸行等处,要节俭为上,为国分忧。

这信的意思明明白白,他们商量了之后,一致觉得王相为相多年,老成持重根深蒂固,应以王相为先,这场招商会他们不能不去,但也不用都去,陶会长一个人就够了。

这场招商会,那位何老掌柜既然出面站台,那就不会一家都没有,至于能招多少家,他们都是算过的,满打满算不会超过二十家,可现在,半天,五十六家。

“先看看?”一个行老声调游移的说了句。

“看……”

“老爷!”

行老的话被外面管事的声音打断。

“怎么啦?”陶会长不耐烦的问道。

小厮掀起厚帘子,宅子管事进了门槛,垂手禀报道:“老爷,有人来收旧被褥,价钱很不错,下人们的旧被褥今年要换掉的有不少,您看要不要现在就换?这个价钱划算得很。”

“为什么收旧被褥?为什么价钱划算?去问问。”陶会长想到了什么,立刻吩咐道。

“是。”

管事出去回来的很快。

“回老爷,说是河工上要用,各个牙行都在收旧被褥,有多少收多少,说这一回,他们旧货行要满江南去收了,就这都不一定收得够。”

“知道了,换就换吧,现在就让人去买棉花、细布,多买点,免得到时候买不到。”陶会长吩咐了管事,迎着看向他的一道道目光,“这已经看到了,是不是?”

“那咱们?”紧挨着陶会长的行老一脸愁苦。

“我不知道,大家自己拿主意吧。”陶会长接话很快。

众行老看着陶会长,陶会长这话赌气的味儿太重了。

”唉,我这是实话,我不知道怎么办,大家自己拿主意,十里街还有第二期,第三期,大家自己拿主意。“陶会长一脸颓唐。

“那行里呢?咱们丝绸总行要建个会馆吗?”一个行老问道。

陶会长沉默片刻,“到第二期再说。到时候肯定就有了分晓,最多不过多出些银子。”

众人点头。

这是稳妥之策,毕竟,宗先生亲笔写过信,他们不能公然违背王相的意思,到了第二期,那十里街成与不成已经很分明了,到时候价钱必定上去,可这也就是多花些银子,银子的事都是小事。

至于陆家,那是王相的姻亲,他们是一家人,不是他们能比的。

……………………

华亭县。

华亭是个小县,又临近平江城,能入官列而非吏的,只有一位县令,主薄县尉什么的,不入流,也就没有定员。

如今的杨主薄在主薄这个位置上做了快三十年了,迎来送走了五任县令,认真说起来,杨主薄才是华亭县地面第一人,实实在在的地头蛇。

杨主薄的大儿子是粮科兼户房主事,在县衙里仅次于杨主薄,杨主事不算青出于蓝,但至少是虎父无犬子,从他爹杨主薄手里接下这座县衙的本事是有的。

杨主薄的二儿子早夭,小儿子早先在县衙里挂了个名,后来就出去做生意了。

眼看天黑了,杨主薄和大儿子杨主事从县衙出来。

他家离县衙有一段路,不过这一段路是华亭县最热闹的一条街,两人每天来回都是走来走去。

刚下了台阶,小儿子杨三爷骑着马拐弯过来,看到他爹和他哥,跳下马,把缰绳和马鞭递给长随,长随牵着马先回去,杨三爷迎上他爹杨主薄。

”怎么样啊?“杨主薄问道。

他这个小儿子去平江城看那个十里街的招商会去了。

”刚进午时就封盘了,说第一批的数目够了,我数了数,一共五十六家,倒不算多。”杨三爷答道。

“不少了!你怎么这么晚才回来?”杨主事问了句。

杨三爷看起来很兴奋。

“我不是要去看看新织机,谁知道木作行里忙的不得了,要河工用的木料、推车,各种东西,我一想,那河工和街道宅子真要动起来,要用的东西多了,我就去找赵伯伯,赵伯伯正忙着,几句话就给我指了条明路,

“他们府衙隔壁街的牙行接了货栈行的活儿,说货栈行圈的地最多,用的人肯定也最多,用的粮食肯定不少,我立刻就去了隔壁牙行,牙头听说是赵主事介绍过去的,二话没说,就把这笔粮食生意交给我了,我把老宋留在平江城铺子里了。

“我从牙行出来,又去了趟货栈行,货栈行张会长说,他们货栈行都是重活,吃得多,只要咱们的东西好价儿合适,以后也可以让咱们送货。

“阿爹,我算了一路,这可是大生意!咱们的船和人都不够,阿爹,我觉得咱们也应该到十里街圈块地方,以后……”

“先别想那么远,先把眼前的生意做好,你累坏了,先回去,我跟你大哥走一走。”杨主薄拧着眉,打断了小儿子的兴奋。

“那好,你们说话,正好,我要回去算算账!”杨三爷连走带跑先走了。

“阿爹,这是真要修起来了?”杨主事压低声音。

“你明天去一趟平江城,早点走,到处走走,好好看看,真要是像你弟弟说的那样。”杨主薄的话顿住。

“王缺西那个案子?”杨主事声音极低。

“嗯,不急,你明儿去,住上两三天,多看看,看清楚了,不用回来跟我说了,你自己拿主意。”杨主薄吩咐道。

“真要是起来了,那王缺西流放多远合适?”杨主事问道。

照原本拟定,王家一家三口都是要斩立决的。

“一千里吧,血亲复仇,这是有先例的。”杨主薄答了句,接着嘱咐道:“不用急着回来,多带些银子,往各家走走,丝绸行不用去,多听听丝绸行的信儿就行了。”

“好。”

喜欢吾家阿囡请大家收藏:(m.25xsw.com)吾家阿囡25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