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寒门辅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 徐达快死了?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徐达听着顾正臣的话,将手背在身后,长长吁了口气:“是我太渴望消灭元廷,言语不当了。”

顾正臣知道徐达的心思,他毕竟五十多了。

七十古来稀是对的,但五十多就走的,在古代那也是大有人在,谁也不确定未来,一场病就能将人带走。

徐达当下唯一的心愿,那就是消灭元廷,他不希望自己坚持不到那个时候。

顾正臣低下头,一股酸涩感涌上心头。

现在,距离洪武十七年只有一个多月了!

而按照历史进程,徐达会病逝于洪武十八年二月,满打满算,他还有一年又三四个月的寿命!

而他,至死没有完成心愿。

若历史顽固地让徐达走上旧路,那他一样无法参与灭元大业。

顾正臣微微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徐达:“魏国公不必担心,你一定可以作为统帅,带领千军万马,带领大明精锐,再一次征讨沙漠,完成灭元的重任,也好让大明,彻底在草原上立足!”

徐达深深看着顾正臣:“那我等着那一天到来!”

顾正臣手按在桌角,站起身:“到那时,还请魏国公给个机会,让我当个裨将什么的。”

徐达哈哈大笑起来。

顾正臣也笑了,多少有些牵强。

徐达死于背疽!

这种病症,在之前确实是致命的,一旦扩散开来,基本上无药可救。

但现在不一样了,医学院已经掌握了青霉素的制备全过程,并且完成了多次人体实验,青霉素越发成熟,而背疽,恰恰可以通过青霉素来治疗!

徐达不能出事,绝对不能。

只要徐达还活着,那他始终都是勋贵第一人,也是无数将士心中的第一国公,他在,自己就能安安稳稳过日子,即便是胡来一点,乱来一点,在水师里有点影响力,朱元璋也不会太在意。

可若是徐达不在了,朱元璋所能完全信任的国公,那可就不多了,对待其他人也会严苛许多。

历史中蓝玉的死,一个核心因素,那就是没人能压得住蓝玉了。

邓愈、徐达、李文忠都走了,汤和老了也不是蓝玉的对手,冯胜、傅友德虽然还活着,可这两个人,朱元璋多多少少有些顾忌,不愿放权太多。

朱元璋老了,朱标没了,朱允炆压不住蓝玉,所以,蓝玉必须死。

同样的道理,若是开国国公走的多了,能盖住自己一头的人少了,自然会被朱元璋经常惦记,这惦记的多了就容易出事,纵使朱标还好好的,自己也老老实实的……

可盖不住自己得罪的人多,常茂、蓝玉和自己不对付,文官集团干脆就是对立面了,水火不容……

这个时候,还是让徐达多顶上几年吧,至少顶到元廷覆灭,最大的外敌荡平之后,朱元璋也能轻松几年,有徐达这棵树挡着,自己也能少点风雨。

说起来,徐达寿命不长了,李文忠更危险啊,明年春天就会死……

不过李文忠的死很蹊跷,一是因为触怒皇帝差点被斩,马皇后出面保全,李文忠被幽闭在家,抑郁沉闷,二来发病之后,老朱安排淮安侯华中带人去医治,李文忠死后,朱元璋怀疑华中下了毒,还将华中削爵,一干医官被杀了。

但现在,李文忠与朱元璋并没有起什么冲突,而且李文忠这个时候正在训练京军,意气风发,不太可能被关在家中闭门思过。还有,现在勋贵生病,主动去京师大医院的居多,那救死扶伤的招牌是打出来了的,部分疑难杂症也是可以解决的,还有出自太医院的人坐镇……

在这种情况下,就轮不到什么人下毒了。

顾正臣不太相信李文忠会死,何况李九江守在左右,朱棣也在跟着李文忠,出不了什么事。

最主要的是,再过一些年,火器真正成熟之后,一代名将也将黯然失色,皇帝手中掌握着的力量,足够保证皇室的安全,确保江山稳固,已经不再需要走狗烹,良弓藏了。

有粮食,有火器,这就是稳固江山的底气,相对来说,朱元璋也会变得相对宽容一些。

就以边镇迎来火器换装来看,这就是朱元璋的一次改变,他敢这样做,就是因为新式火器给他带来了更多的自信,而这种自信的来源,可不是火器的简单改良,而是形成了代差!

代差,是碾压。

顾正臣与徐达闲聊着,在庆功宴时,突然问道:“前些年,水师曾提议设置大明旗,以代表大明,为何这么久过去了还没个消息?”

徐达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大明旗的事确实办过一段时日,可后来因为礼部官员更迭,大明旗的事便搁了下来。现任礼部尚书李叔正、任昂等人认为,自古以来,能代表王朝的,只有皇旗。”

“单独设计并推广大明旗,有损皇帝威严,也不符合古礼古制,且用途不广,只单单为水师独设,有些不合适,故此反对设置大明旗,加上前几版大明旗并不太符合陛下心思,这事就放了下来。”

“你回来这么久一直没问也没提,我以为这事就过去了,不成想你还在惦记此事。怎么,打算再次上书,请求设计与推广大明旗了?”

顾正臣暗暗咬牙。

礼官!

他们到底是反对大明旗,还是反对自己?

李叔正被自己揍过,任昂虽然没挨过打,可也见识过自己揍文官的场景,而且在大远航归来之后,土豆还没挖出来之前,这些人或明或暗,叨叨过自己蒙蔽皇帝,撒下弥天大谎的……

顾正臣严肃地说:“大明旗必须有,这不是有损陛下威严,而是为了凝聚人心,为了给所有大明人一个共同的烙印!唯有一面共同的旗帜,才能让所有人一看到时就想起,我们是大明的子民!”

文官认为大明旗没用!

顾正臣若不是身在山西时才想起这件事,估计这会坐在礼部衙署里面喝茶了。

旗帜不立,这不行。

军队中的旗帜实在是太多了,花样也多,繁琐至极。

都这样了,多一面大明旗有何不可?

至少这面旗,可以插到县衙、府衙、布政使司衙门,还有卫、所,以及社学、县学、府学、国子监、格物学院等等地方,其他旗帜,你也没办法到处插啊。

《大明:寒门辅臣》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5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5小说网!

喜欢大明:寒门辅臣请大家收藏:(m.25xsw.com)大明:寒门辅臣25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