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不良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一章 陪酒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王伏胜是在李治身前行走的太监,正如王福来伺候着武媚娘。

他站在殿门旁,向望着李义府背影出神的苏大为道:“少卿,请随我入殿吧,别让陛下等急了。”

“好。”

苏大为放下心中猜测,随着王福来走入殿中。

远远的看过去,见身材胖大的李治,正靠在椅上,似在闭目养神。

待王伏胜开口通传后,李治张开双眼。

在那张胖乎乎的脸上,细长的双眼中,闪过一抹精芒。

显然他的内心思虑极为复杂。

不过在看向苏大为的时候,略微绷紧的身体渐渐放松下来,嘴角也微微翘起,似乎心情不错。

“阿弥你来了。”

他伸手招了招,示意苏大为近前说话。

“刚接到安西都护府的军报,苏定方和裴行俭狠挫了吐番一次,扬我大唐雄威,也让吐蕃知道,谁才是天下之主,呵呵。”

他的心情似乎不错。

苏大为忙走上前,向李治行礼道:“臣为陛下贺,为我大唐军威贺。”

“你来得正好,朕要用膳,你陪朕小酌几杯。”

“是。”

一时间,苏大为竟有一种受宠若惊之感。

一直以来,李治对武媚娘身边的人,是严防死守。

对苏大为,是既用且防。

苏大为在百济才打下倭国列岛,李治知道后,大惊之下,立刻将其召回。

可见一斑。

就算回长安后,苏大为也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来自这位陛下的“关爱”。

借着他被刺一事,最后以查案不利为由,居然将苏大为发回长安县继续做不良帅。

此前在百丽和辽东半岛,浴血奋战,数次力挽狂澜,最后还助李积平定高句丽,如此功勋,最后也只封了正四品下的武官散秩。

但眼下,李治居然主动邀苏大为一起用膳。

这是一个十分积极的信号。

苏大为并不相信,以李治的精明,会做无用的事。

既来之,则安之。

苏大为按着臣子礼仪,向李治再三行礼,才在王伏胜的安排下,在布起的小桌前站定。

待李治被太监扶着,在桌前一张宽大柔软的胡椅上坐下后,才装做诚惶诚恐,受宠若惊的模样,半个屁股入坐。

没办法,古往今来,打工人在领导面前,都得装这副姿态。

李治眯着眼睛,像是十分满意苏大为的态度。

他拍了拍椅子扶手,赞了一声:“阿弥,听媚娘说,这逍遥椅,是你发明,敬献宫中,朕自从坐了以后,就喜欢上了。”

他轻轻抚摸着椅子扶手,向苏大为笑道:“你这人,头脑里天马行空,不知装了些什么,常能出人意表。”

这话,就不知是夸奖还是提醒了。

苏大为心中一刻不敢放松,想了想,才向李治抱拳道:“些许小玩意,主要为了生活便给,当不得陛下谬赞。”

“你所作之物,可不止是小玩意。”

李治看着他,似笑非笑道:“除了鲸油灯,听说近几年,京中流行一种‘烧刀子’酒,也是你所研制?”

“啊,是有这么回事。”

苏大为大脑急速运转。

本来他入宫,是想提及李义府的事。

却没想,还没找到机会开口,李治便接二连三的发招。

李治现在提起酒的事,是何意?

关于酒,大唐有一个“榷酤之制”,指的是政府对酒实行专卖制度。

由朝廷,具体来说,是天子手下官署垄断酿酒技术。

不仅设立一个专门管理酿酒的部门“良坛署”,而且还有专门的门店来卖酒。

盖因为,酒在唐时,也属暴利行业。

唐人获酒,有三个渠道。

第一种渠道就是购买官酒,也就是良坛署所制。

但这种酒,其实口感并不太好。

最好的酒和酿酒师,各家都需要献给皇帝。

这种好酒的产量有限,一来全手工制作,二来皇帝和后妃的饮用,赏赐有功的官员臣子。

还有国家祭祀。

基本就全消耗掉了。

第二种获酒的渠道是私人作坊酿酒,这种坊的格局往往都是前店后作坊。

也就是后世影视剧里常出现的酒楼、酒店、酒肆。

苏大为的“烧刀子”酒,也是用的这种模式。

在长安大受欢迎。

而且他手下工坊所制之酒,通过商贸远销草原和辽东。

可谓日进斗金。

当初跟着苏大为投入制酒的几家,如李客师和安家,都是赚得盆满钵满。

别看这种小酒坊在长安如蚂蚁铺般,开得倒处都是,竟引无数文人骚客为其折腰。

比如后来的诗仙李白,就是这些店铺的常客。

第三个渠道,便是家庭自酿酒。

按唐人心目中的排名,官营垄断的酒,口感最差,其次就是酒肆,因为要量产,只能说比官酒要强点。

最好的,当属家庭自酿酒。

不会偷工减料,舍得用粮食,也不存在掺水问题。

当然,苏大为改良的制酒工艺,烧刀子的酒精烈度和口感,已经完全打败了所谓自酿酒,在大唐权力辐射之处,都赢得极大的口碑。

和鲸油灯一样,成为大唐向外贸易的名片之一。

这些念头,在苏大为脑中一闪而过。

他立时刻起来,叉手行礼道:“是阿弥疏忽了,待我回去,就把制酒的法子整理一下,交到宫里,若有需要,我家中也有熟练的制酒匠人。”

“咳,阿弥坐下,坐下说话,你这说到哪里了,传到外面,岂不是让外人以为朕贪图你制酒法,不好。”

“陛下说的是,不过这并不是臣子对陛下,而是阿弥对陛下的敬爱,就如这逍遥椅。”

苏大为七情上面,一脸诚恳的道:“若非陛下不弃,给臣施展的机会,哪有臣的今天,臣但凡有尺寸之功,皆陛下所赐,有什么便给之事,也应该想着陛下。

这几年在外征战,竟忘了将‘烧刀子’交给阿姊,这是我的疏忽。”

一番话,说得虽不如朝中那些老狐狸圆滑,但意思也到了。

明明是天子想要此物,但却不能让天下人,觉得天子在与臣争利。

像苏大为,就得递梯子上去,让李治满意。

这便是为臣之道。

李治笑眯眯的点头:“媚娘当初有你这么个兄弟,朕初时还觉得疑惑,现在越来越觉得,媚娘有眼光。”

“陛下这么说,更让臣汗颜了,当初在寺中,臣莽撞,多有失礼处……”

李治挥了挥手:“谁还没有年轻的时候,一会陪朕多喝几杯,这事不许再提。”

“谢陛下。”

苏大为暗自擦了擦汗。

终于,终于把这话给说开了。

这么些年,虽然李治没有计较,但苏大为自己岂能不知。

当初在救李治时,他的态度有多莽。

完全没把当时的李治放在眼里。

虽然那时长孙无忌当朝,天下人都以为李治懦弱。

此后苏大为在李治面前战战兢兢,多少也因为此。

今天总算是趁李治心情不错,借着献酒的事,把这事暗中说开了。

“对了陛下,怎么不见阿姊?”

“媚娘在太子那边。”

李治一句话带过。

苏大为看了看气氛,感觉现在不适合马上切入到李义府的事。

酒菜陆续上桌。

酒是烧刀子。

菜则是琳琅满目。

苏大为粗粗一看,竟有数种鱼。

据说李治爱吃鱼,这桌上,有一道蒸鲈鱼,还有一道鱼脍。

至于别的,苏大为则是不认识。

李治似是看出苏大为的窘迫,提起金箸指着那道鱼脍道:“此乃金盘脍鲤鱼。”

苏大为顿时有点懵。

唐诗中,将鲤鱼称为“点额鱼”,典故来自《太平御览.鳞介部.卷八》:“鱼鲔,鲤也,出巩穴。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

据说此鱼极有药用价值,但好像朝廷禁止民间私自捕杀。

不过苏大为很快想起来,禁止捕鲤,说鲤与“李”谐音,那要到玄宗朝。

现在自无此禁忌。

鲤乃唐人餐桌上美味之一。

白居易的《舟行》里就说:“船头有行灶,炊稻烹红鲤。”

王维在《洛阳女儿行》写道:“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苏大为看看眼前的满桌鱼宴,再看看满面红光,面带喜气的李治,心里忍不住碎碎念:鱼虽好,但陛下不能贪杯啊。

中医里据说许多鱼是有“发性”,不可随便轻吃。

比如鲤鱼,就是大发之物。

这个有没有道理不知道,但至少民间一直这么传。

如后来的孟浩然,《新唐书.孟浩然传》记载:开元末,病疽背卒。

据说就是病几乎好了,但在朋友聚会时,忍不住多吃了点鱼,回来后便背疽发作而死。

像李治这身体,一看就是三高人群,吃大鱼大肉,真的是在作死路上疯狂摩擦吧。

不过这些也只能在苏大为心里一闪而过。

他是没有头铁到就饮食问题,和李治争一争长短。

食不知味的陪着李治喝了几杯,苏大为颇有些如坐针毡之感。

他心里有事,自然坐不安稳。

但看李治兴致正浓,又不好这时候开口坏了李治的兴致。

左等右等,好不容易等李治吃得差不多,开始撤宴上茶。

苏大为心里做了一番建设,正要开口把话题往李义府身上引,就在这时,忽见一名宫女匆匆跑上殿,被王伏胜拦住问了几句后,王伏胜面色亦是一变。

喜欢大唐不良人请大家收藏:(m.25xsw.com)大唐不良人25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